美丽山水城市|山青秀 水邕邕 那山 那水 那南宁

发表时间:2019-01-25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媒体印象:虽无声名显赫的大山大河,但大自然却赋予其别样的山水灵气。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城南宁的魂。人与山水,在岁月的长河中,相伴而行,互相滋润。

专家点评:南宁的突出特点,不仅体现在自然山水本身的美,更体现在工作的务实,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强力治理污染,不愧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之城。

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美誉,一年四季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近年来,南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城品质升级,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壮乡首府的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优势越发凸显,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南宁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绿城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高起点规划 擘画美好蓝图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南宁因绿而名,生态美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也是实现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优势所在。

南宁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传承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水绿交织,现代都市,络越古韵,多元活力”的发展目标,强化“水城”、“绿城”形象,积极打造山环水绕的城市建设格局,着力建设“城在山水中、产在园区中、人在画中行”的生态文明城市,推动形成了“绿野连八桂,林带环邕城,青山半入城,大道成森林,绿荫山山有,流水处处春”的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风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明确提出“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将“治水、建城、为民”作为城市工作主线。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生态底线思维,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围绕“治水、建城、为民”主线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科学谋划南宁的“成长坐标”。一方面,着力推进城市结构形态绿色化,把产业、文化、交通、智慧城市等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使城市发展格局由单中心圈层式向多中心多组团式转变,引导旧城中心人口转向新区,防止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带来的“城市病”,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区域绿色发展板块。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绿色化,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为生态“留白”、为自然“种绿”,不断加强城市设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东盟元素,打造具有壮乡民族特色和东盟文化融合共生的城市风貌。

高标准建设 厚植绿色之基

强化生态治水,实现碧水绕城。南宁自古依水而建、缘水而兴,不仅有秀美的邕江穿城而过,市区还有 18 条内河及众多湖泊,水资源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得天独厚。南宁坚持将治水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河道治理、截污治污、河道补水、海绵城市建设等,切实抓好邕江综合治理,整体改造城市内河水系,推进内河和湖泊环境修复建设,积极打造市区“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的“中国水城”水生态格局。积极挖掘壮乡水文化,创建具有南国特色的水城水文化体系,使人文要素与自然风貌良好融合。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江、渠、河、湖”一体的水系架构,海绵城市建设覆盖 54.6 平方公里,完成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972公里,“百里秀美邕江”景观带已展露芳容,那考河治理的经验和模式已经在广西区内、全国各地开花,南宁的其他内河也逐渐告别“黑”“灰”色调。如今的南宁,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织就了一幅“湖映青山,水绕绿城”的生态宜居景观。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样板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4月,南宁市荣获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称号。

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绿城品质升级。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实施《南宁市大明山保护管理条例》,通过立法保护大明山的绿水青山,同时加快推进西津、大王滩等湿地公园建设,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屏障。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绿化品位和档次,大力推进青秀山、五象岭森林公园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主干道、街区和公园的景观效果,实现居民出行“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目前,南宁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1981年的11万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209.9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981年的1.5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14.01平方米。2016 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承办权以来,南宁市坚持因势因景建设园博园,做到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原有自然山水风貌保持率达 43.4%,着力打造“生态的园博、文化的园博、共享的园博”,并向海内外各界宾朋发出了“冬季到南宁看园博”的盛情邀约。现在,南宁园博园已以崭新的姿态亮相,成为展示南宁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靓丽窗口。

高水平治理 攻坚污染防治

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南宁市以“不容一粒沙”的决心坚决打响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健全扬尘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能源结构调整、燃煤锅炉整治、工业污染源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扬尘整治等一系列专项工作,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捷报频传。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并维持高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 2013 年的 75% 提高到 2016年的 95.1%;2017年保持高位为92.3%,在全区14个地市中排名第2;2018年1-10月维持高位为93.1%,3月、5月、6月、8月、9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南宁蓝”已成为南宁市的金字招牌。

全力打好碧水守卫战。南宁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水环境治理规划、生态布局优化,常态化开展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力打好碧水守卫战。2015-2017年,南宁市境内左江、右江、武鸣河、邕江、郁江等主要江河总体为Ⅱ~Ⅲ类水质,无劣V类水体;10个监测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三年均保持100%;市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自治区“水十条”考核中成绩名列全区第一。

全力打响土壤防卫战。南宁市查治并举,持续推进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摸家底、编规划、强管理、严打击、分类别的土壤整治举措,多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在全区率先实现对污染地块开展多部门联合监管,率先建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率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同时,强化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环境监管,其中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污染的复杂程度区内乃至国内少见,将为全区乃至全国提供有益经验。

全力推进“美丽南宁”建设。积极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和农村垃圾专项治理攻坚等系列活动,实施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道路通行、饮水安全、村屯特色、住房安全、能源利用水平提升等工程,增强供电、通信和公共照明保障能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推动南宁市乡村人居环境提档升。同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建成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其中西乡塘区“美丽南方”被农业部、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在2017年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高质量发展 孕育绿色之力

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北京中关村共同打造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推进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让适宜的种子开花结果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推动中国 - 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建好用好华中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宁基地、广西先进铝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结出更多务实的创新果实。同时,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坚持“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新优势。目前,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40%,南南铝公司产品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IT 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公交南宁造”。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控制“两高一剩”项目,对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限批、慎批,2014年以来,没有核准、备案任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近年来,南宁市重点推进水泥、铁合金、造纸、日用陶瓷、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了产业结构,为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腾出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担当不负新使命。南宁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铁腕之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系统思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底线意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护为先,不断提升首府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南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