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水城市|红色圣地延安 再造秀美山川

发表时间:2019-01-26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媒体印象:“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都是黄土山”,一句信天游,唱出了过去延安恶劣的生态环境。这个昔日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已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屏障。革命圣地延安,再造秀美山川的精神,同样值得敬仰和铭记。

专家点评:守护绿水青山不易,再造绿水青山更难。延安旧貌换新颜,让黄土高坡披上绿装,是人间奇迹,体现了延安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也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态度,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水城市代表。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度过七年知青岁月。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市城区被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所包围,延河、杜甫川河穿城而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疏散老城区居民和单位,为文物遗址和革命遗址保护腾出空间,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宝塔山、延河水的城市名片更加靓丽。全市辖2区11县,总人口226.31万,辖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6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0.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168元和11525元。

退耕还林二十年 生态环境大变样

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67%以上。同时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中省重点造林绿化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天然草场面积1800万亩,人工草地保留面积300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77平方米。2014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

2016年,延安市启动了以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延河为骨架,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推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实现山水田林湖共促共进。完成荒漠化治理5万亩、农田配套提升1.8万亩,梯田改造1.6万亩,林草改良6万亩、防护林和水保林建设3.7万亩、植被恢复4.5万亩,封禁2.8万亩。

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998年延安就开展了以煤种转换、燃煤锅炉改造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一场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铺开,当年冬天一个冬季在卫星上找不到的城市重现了风采。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7年,延安城区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313天,“圣地蓝”成为延安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优化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夯实责任单位的职责,保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落到实处。划定城市限煤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坚持选用优质低硫、低灰煤种作为指定煤源,严控燃杂燃非,确保烟气达标排放;加强热力管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大天然气供应和天然气入户管网建设,实施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推进气化延安;实施山体居民下山工程,减少原煤散烧,今年1~9月份,空气优良天数达23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4天,全年有望达到315天。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守卫潺潺流水,就是守卫我们的生命。延安市专门制定了《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刚性指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市财政每年筹措2.85亿元奖补资金,专项用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临时污水收集池、封堵排污口、整治直排厕所、集中收集处置等,通过这些治标措施,为治本措施发挥功效赢得时间。

坚持“一河一策”,大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治污、控污”五大工程,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企业生产清洁化,河流环境优美化,大力实施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城区人居和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从3月份6个国控断面5个劣Ⅴ类,到5月份彻底消除劣Ⅴ类,到9月份6个国控断面4个已达到Ⅲ类。

延安市在青山守卫战中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760多平方公里。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资源本底清查及勘界确权。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育和修复工程,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改善。

以延河综合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随处可见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景观。

为切实守卫好延安这片红色沃土,延安市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实现土壤质量优良化。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环境风险防控。2017年以来已引导退出煤矿12处,淘汰落后产能280万吨。及时分解下达“双控”指标计划,按季预警、规范评估,去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27万吨标准煤。建立油区和输油管道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健全长效机制 实现良性发展

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责任,切实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抓,建立长效机制,补齐工作短板,形成推进合力。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全流域县界断面生态补偿;二是建立环保工作奖励机制,市财政每年调度奖补资金2.85亿元,用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四是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环境执法合力;五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责任追究力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