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探索建设生态文明样本

发表时间:2014-10-22 来源:南方日报

市民提供一个可以周末休闲、亲近自然的郊野绿岛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东莞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庆长假期间,位于东莞樟木头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近十万人次游客前来朝拜世界最大花岗观音圣像,观光礼佛,休闲度假,体验观音山独特的文化旅游。国庆火爆余温仍在,多项具有社会广泛关注的公益文化活动又相继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历时半年的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顺利落下帷幕,万余名书法家来稿参加,精品涌现。由观音山承办历时四个多月的2014城市环境与健康万里骑行大型环保活动完美收官。活动覆盖13省(市),近4亿多市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广东民营企业首次承办此类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彰显了观音山一直以来的社会责任感。10万元全球征集《观音山赋》活动、粤港万人相亲会等也陆续在观音山成功举办。
  这些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的召开和举办,拉开了观音山建园十五周年庆祝文化活动的序幕。尤其是即将于1019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健康文化节暨观音山建园十五周年庆,更是对观音山自1999年以来,这十五年来发展建设,历经磨难和创造辉煌的梳理和回顾。
  这一系列活动也让观音山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再次站到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上。回顾十五年发展之路,观音山从一座荒山到国家森林公园,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样本
  艰难创业筚路蓝缕
  十五年前,观音山还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荒芜青山。当时,樟木头镇石新村投资开发观音山正遭遇困难,刚开始的工程停顿难以为继,观音山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199911月,黄淦波与樟木头镇石新村村委会签订《联合开发合同》,承包期限为50年,合同也得到东莞市政府的批准。
  15年前,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不少空地或山地被改建成工业厂房和办公厂地,面对着唾手可得的利益,黄淦波选择了保护这座青山,为这座城市留住一片绿地,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以周末休闲、亲近自然的郊野绿岛。正如黄淦波所言,他把观音山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看看现在观音山的成绩,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公园年接待游客由几千人次逐年增长至近百万人次。
  观音山是观音文化的承载地,以其神奇、神圣、神秘的神韵在南中国各大风景名胜区中独具魅力。2001年,在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重建了已经片瓦不存的观音寺,并历时三年建成了世界最大花岗岩观音圣像。
  15年来,公园先后投入近6亿元资金,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林相、林木抚育、除虫防火,对古树名木建案立册,对珍禽异兽栖息地设立特别保护区,对水源地圈定保护,有效地改善生态自然环境。
  目前,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东莞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已初具规模,初成见效。生态几经修复,公园已是群山连绵、林木葱郁,拥有全东莞保护得最好、最完整、最大的原始次生林。观音山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佛教文化、健康文化等旅游产业发展强劲,对当地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新模式成就辉煌
  观音山建园之初,便开始了不断的创新摸索,试图寻找旅游发展新思路。几经探索,观音山选择了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搭建文化平台,夯实沉淀文化,从而塑造具有观音山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004年,观音山做出了具有发展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创新。当年10月,首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隆重举行,并且提出了健康文化概念,打造起一个文化高地。自2004年起,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观音山健康文化节”、连续举办六届“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连续举办六届“观音山杯游记征文创作大赛”、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观音山诗歌节”、与中国作协共同举办“中国作家高峰论坛”,以及先后举办了“东莞万人登山节”、“孝行天下——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行动”、“万人相亲文化节”、“观音文化节暨佛教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观音山通过举办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每年吸引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艺术家、作家、诗人等来到东莞,走进观音山,促进了旅游品牌的建设,探索出一种旅游发展新模式。观音山不仅打造了一个广东地区知名的旅游景区,更为可贵的是树立了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具有特色的“观音山之路”。
  历经磨难峰回路转
  回首十五年的艰辛路,观音山今天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观音山虽然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文化建设、品牌创建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可以说是“一路荆棘,一路坎坷”。
  观音山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尤其是三项大型工程项目穿越观音山,破坏生态资源和旅游景观,对观音山的打击巨大。
  据有关报道披露,三项建设工程都先后从公园的核心景观区直接穿越。一是西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以填埋的方式完成了施工;二是从莞高速清溪支线工程,其规划显示,以打通隧道的方式穿越公园核心区,该隧道工程已在开工建设中;三是东莞供电局高压输电线路穿越观音山架设线塔工程。自始至终,这三项工程是否应该穿越观音山森林公园的争议不断。
  有关人员介绍,以上三项工程穿越观音山公园的施工方案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又对观音山的地质地貌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工程建设有更优化的选择,可以在附近寻找更便于施工并能保护自然景观与维护公园生态的路线。
  专家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不能单纯追求GDP增长。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发展,实际是竭泽而渔不可持续。全社会应形成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尽管目前观音山的发展压力很大,日常运营仍存在诸多困难,但观音山对未来前景依旧充满信心,对旅游发展丝毫不敢懈怠,一定不辜负广大游客及社会各界的期盼。
  生态与文化和谐发展
  艰辛的开创期,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收获,有磨难,有开发合同的纠纷,有保护生态的抗争,但生态发展和社会效益为先的理念从未磨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多年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发展中始终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目前来看,这正与美丽中国建设不谋而合。这无疑为致力于创造“美丽”的各大景区勾勒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观音山始终积极践行国家推行的生态环境政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样本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园区占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佛教文化、健康文化等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观音山还长期致力于倡导益民惠众的慈善公益文化,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公众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观音山山清水秀,实现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一棵树好栽,培育一片森林却不易,不少游客感叹,通过畅游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他们意识到应该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开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