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县:“白鹿原”的生态文明愿景

发表时间:2014-12-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一部改编自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影《白鹿原》,将陕西省合阳县同家庄镇南长益村搬上荧屏,让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日前,南长益村正式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陕西省二级文物保护名录。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古村放在大自然中,把青山绿水保留给群众?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如何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古村。 
  绿色新政:打造美丽乡村 
  南长益村在拥有白鹿原影视外景拍摄地、中国传统村落等响亮名片之后,正在打造又一张生态“名片”——美丽乡村。 
  这一构想的具体内容是:发挥南长益村已有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用2年~3年时间,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把南长益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村庄。 
  “美丽乡村”的打造让南长益村初尝甜美成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后被省政府列入2012年-2014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和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而从南长益村的实践来看,这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结果。 
  南长益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有效改善了生态人居环境,增强了村民生态意识,还推动了产业转型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经营与绿色产出的发展理念。
   尊重自然:留住美好乡愁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这是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乡愁”。但如今一些地方的现实却是,一些乡村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南长益村保留了很好的古建筑,现在留有不少明清古建筑,大概有十来处,要好好保护这些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合阳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史耀增说,纵观国内外,不论是美丽乡村还是美丽城市,它们都是依山而建、依水而建。若大拆大建,大搞城镇化建设,会把好多有价值的东西破坏了。 
  他说,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宜居的尺度,也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依据。今后的城镇化建设,要回到以人为本的要旨上去。对于建新村,要从规划角度重新审视,避免破坏生态;旧村改造,也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古宅、庙宇楼阁等自然遗迹、文物古迹保留下来。 
  拥有始建于明代的药王庙、古迹遗存众多的南长益村,将庙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贯穿于古村建设的全过程。 
  记者在南长益村看到,药王庙紧邻古村最南端,穿沟崖而过,庙宇小巧玲珑、巧夺天工、布局严谨,堪称“合阳一奇”,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蓝砖白灰的清水墙,明清风格的人字梁,沿袭老宅特色的屋顶脊砖雕记载了时间的流逝,为古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活化石”。 
    传承文化:人们直接感触 
  史耀增表示,多挖掘文化,少些利益盲从;多传承文明,少遗弃忘却。让乡土文化在古村找到新的生存发展土壤,让村民情感有所寄托与附着。 
  “南长益文化不能停留在电影中和人们口口相传中,应该能让人直接感知和触摸。”合阳县住建局村镇办副主任雷增孝说。合阳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立足文化南长益、山水合阳的发展定位,在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古村保护注重传承明清建筑艺术、黄土高原文化的南长益风格。 
  “既要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又要展示古朴美丽的原生态。”南长益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村委会坚持“修旧如旧、翻新如故”的改造理念,今年全村村民自发捐资14万元,对200平方米的药王庙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对古村的四合院保持原有风貌。目前,马王庙、老爷庙等古建筑的保护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预计到2016年完成修缮。 
  为实现古村文化建设新常态,村委会投资8万元,组建了200人的锣鼓队和蓬莱歌舞队,与当地文化发展相融合。投资16万元,成立了30人的药王文化组委会,加强古村保护与古村文化建设。如今,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认知,正在这里得以保护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