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小韩与房干绿

发表时间:2023-08-14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逄春阶
房干村
  深藏在大山褶皱里的房干村,北依济南,东临淄博,西靠泰安,四面环山。24年前,我第一次到房干村采访,摄影时掉到山凹,脚部骨折,如今已经找不到那处山凹,到处是景,满眼是绿。
  24年间,我5次到访房干村,先后写过《山乡旅游看房干》《没有风的时候,你就是风》《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满眼的绿》等报告文学。每次到这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采访,都有新感受、新体悟。
  这次随着“大地文心”生态文学采风团再次来到房干村,我当了半个导游。我也学着房干人说了句很硬气的话:“山上没有树的地方,就不是俺房干村的。”
  这次在房干村,我见到了新修建的房干精神展馆,里面有《房干赋》。“三郡交界,经年萧索,户疏地僻,是故以房屋子冠其名矣。亦因地偏四荒人烟罕迹,抗战时期常有干部养伤于斯,此即房干之干之缘也。噫吁兮,光阴跌宕,岁月逶迤……”房干村当年八路军因这里隐蔽而选择在此建造医院。日本军知道村子里藏着我们的人,可车开到山前,就是找不到入口。正所谓“误入乱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小小的山村在大山的怀抱里,不声不响地度着日月。
  房干村曾站在鲁中抗战的最前沿,在“东西一线穿,一枪可打穿”的泰山抗日根据地,房干村的村民与山东抗日游击队坚守着鲁中地区最后一块根据地。老书记韩增旗的父亲当年是村主任,母亲是村里最早的女党员。当这一脉红色基因延续到韩增旗这一辈时,作为从公社公务员辞职并勇敢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他,面对村庄“三靠”(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五无”(山上无树、沟里无水、进出无路、吃饭无粮、居住无房)的贫困面貌,下定决心带领村民展开了几十年不止步、不停歇、不动摇的治山治水行动,房干村由此走上了“房干房干,贵在实干,艰苦奋斗,大干大变”之路。1989年,我所在的《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韩增旗带领村民不向命运低头、苦干实干改变山村面貌事迹的长篇通讯《帅旗火样红》,从那以后,房干村开始引人注目。
  房干的美景是汗水浇灌出来的。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九龙大峡谷,龙首龙尾,拐来拐去,全长近20公里。峡谷幽深,泉水在谷底常年流泻,水流淌一段即汇成一潭,潭水清澈,斧削的石壁和石壁上斜长的绿藤,悉数倒映其中。更有意思的是大峡谷内的潭水依地势的高低而上下承接,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白龙潭、卧龙潭、九女潭、龙门潭,就像接力赛一样,你满了水给我,我满了水给他。我在九女潭和青龙潭内还看到了小蟹,大如一枚枚圆圆的图章,静静地卧在石沙上面,还有小鱼小虾在水中自由地穿梭。峡谷内最多的是平柳树,叶密如盖,枝干或斜出于裸露的山岩,或矗立于如镜潭水,或弯环于洞壁;枝杈上鸟的叽喳之声和着谷底鸣泉,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仰头看峡谷两侧,陡峭的淡黄色山岩,有的如飞瀑凝固,有的似烈马奔腾,这一切都随你想象。而这一切,都有房干人的心血在。
  我最喜欢的是房干的早晨。清脆的鸟鸣振得窗帘动,我轻轻拉开来,却不见鸟的影子,整座山都在鸣叫,鸟儿隐藏在一片片绿树中。村里的鸟兽任何人不能打的,这是铁的纪律。我不是公冶长,不懂鸟语,但是我爱听那悦耳的天籁。
  我到有些村里住,早晨的村民多咳嗽吐痰,伸着脖子,一阵猛咳嗽。咳嗽震天响。为啥吐痰?因为抽烟。而房干是无烟村。地上没有一个烟蒂,当然也看不到剧烈咳嗽的人。
  过去,房干人要以“重罚”来保护生态:“谁要是搂点松树叶子,就赔半斤棒子;谁要是在山上吸烟,罚款两百元。”如今,房干人保护生态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而早晨,八十多岁的老支书韩增旗都要围着村子走一遍,看一看沟沟坎坎,看一看正在施工的项目。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雷打不动。
  韩增旗抓一个“早”字。房干村搞的山乡旅游,在山东应该是最早的,但搞旅游,村里人一开始不理解:“咱山民卖玉米卖小麦,卖鸡卖鸭,这不奇怪。可说卖风景赚钱,谁信?穷山穷水的,请人来人家也不来。”可偏偏有人就认准了这里好,还称其为“欣赏原生态”“恣意生态游”,韩增旗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他们村不到一年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国内外游客,仅“卖风景”一项,直接收入100万元,他说:“你种什么能卖这么多钱?”这是1999年秋天我采访时的数据。现在的直接收入已经翻了10倍。
  站在每一个山头,往各处望去,仿佛是置身在绿色的海洋里,起伏的绿色波浪随着阳光的影子移动,游累了钻到松林里、槐林里、平柳林里,坐在奇形怪状的石墩上,会看到一株株树的根扎在石头窝子里。石窝里的土大多是从山下一担担挑上来的。刨一个土石坑,得费上一天工夫,还得浇水。房干村原来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山民上山打柴都打不到。而目前,房干村的森林覆盖面积已达到90%,全村人均占有木材林4000株,果树林150多株,等于人人在“绿色银行”里存了一大笔年年增值的保险金。
  老韩笔直地站着,他身后是一棵一棵如盖的柏树,这些树是他领着村民一棵棵栽上的。每一棵树,对他来说,就是自己的老友,他能对着一棵树说半天话。
  房干的夏秋之夜安谧而静美。2000年9月13日夜,我专门写了一段日记:“晚饭后出鹿鸣山庄,见空中明月,闻阵阵松涛,偶有萤火虫闪烁其光。山庄前有桃源水库,月光照在水上,像一片一片的碎银,水边萤火虫仿佛在大聚会,月移水影动,我记起了‘风扫空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垠’的句子。此时的景象却是,水流、月光便也像动了似的,如游动的鱼,闪着鳞光,在水面上。”萤火虫多,是因为树多,水多,环境好。
  今年的盛夏时节,我再次夜宿房干,晚饭后,走出山庄,我看到有村民在捉知了猴,不用带手电,因为有萤火点点照明。新任村支书韩超,是80后,他微笑着说:“现在的萤火虫比原来更多了。”村民在门口小广场上坐着纳凉,他们手里没有蒲扇,不时有清风刮过。房干的温度,比市区低5摄氏度呢。
  韩超是韩增旗的孙子,2005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到莱城区畜牧局工作。他被房干村的绿色所吸引,放弃了编制,回到村里创办了“房干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后当选村支书。
  新官上任,他面对的是加挂在房干村身上的无数荣誉,这也成为韩超必须做出更好答卷的新考验。他与村“两委”充分调查研究、聘请专家论证,以“两山”基地创建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山水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大中院校研学游等生态旅游,不断升级房干村全面发展的规模质量,围绕“山水+旅居”“山水+文化”“山水+休闲”“山水+教培”“山水+智慧”等形态,致力探索“高效率运维、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生态发展之路,锚定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房干特款”的大目标。
  老韩和小韩我都熟悉,一老一少,两个党员,年龄不同,作息时间不同,行事风格不同,爱好不同。但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小韩,精神跟祖辈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一个字:干。一心一意建设自己的家乡,领着老百姓干,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干,干就干好,干出名堂。
  我感觉,老韩和小韩,就像两棵树,笔直地出现在房干的山间。
  再一次告别,我又沿着曲折山路,站上“天台”,看不透的绿,如清澈的泉水,将我身心俱涤。我大张着口呼吸,呼吸到了路边紫荆和野葡萄的清香,还有赤松、黑松木质的幽香……
 
作者简介
  逄春阶,大众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坟上葵花开》获得老舍散文奖。出版《人间星话》《国家使命》《家住黄河滩》(与朵拉图合作)《芝镇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