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倾力打造"四大城市名片":京津乐道 绿色廊坊 

发表时间:2014-12-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廊坊市精心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名片,合力叫响“京津乐道 绿色廊坊”城市品牌。
  地处京津之间的河北省廊坊市,是河北对接北京的前沿、北京市东南平原的自然延伸。廊坊始终把对接北京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今年年初廊坊确定了“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城市名片,建设投资、创业、安居的理想之地。
  绿染明珠 森林廊坊
  打造平原森林城市,即加快平原森林建设,促进水和大气的治理,努力打造良好生态的新高地。
  信步廊坊,城区处处现绿、近郊生态显绿、乡村绿意融融。绿色,正改变和塑造着崭新的廊坊。今年以来,廊坊强势推进“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据统计,今春全市植树造林35.42万亩,是春季造林任务的101.2%;截至目前,完成秋冬季造林18.04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58.54万亩,再创历史新高。
  春秋两季,廊坊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带动25万人次,植树650余万株;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4.1亿元奖补,吸引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造林;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加快自然公园、文化公园及54个游园的绿化建设;采用48个品系、100余种树种,增强美化效果和成活率;建成412.6公里精品景观带,绿色生态走廊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当前,一个集“十城”(廊坊主城区、8个县市城区、廊坊开发区)、“二带”(环首都、天津边界生态景观带)、“三网”(河渠水系、道路、农田林网)、“三点”(园区、城镇、村庄绿化)为一体的多功能森林生态体系已见雏形,北部园林风景生态区、中部名优林果生态区和南部森林湿地生态区“三大板块”呼之欲出。
  为走出“年年植树不见树”怪圈,廊坊坚持“政府要绿、群众得利、企业获益”原则,通过创新造林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和运用市场杠杆,催生了企业、种植户和群众参与造林的自觉性。据统计,廊坊探索形成了14种造林新机制,产权明晰率达到100%,共撬动社会资金35.45亿元,吸引200多家企业、122个大户主动参与造林。与此同时,廊坊打出晾晒、督导、考核“组合拳”,确保植树成活率高、效果好。
  造林绿化在抓落实中稳步推开,成效在抓落实中逐步显现。市区1月至11月达标天数13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26天,达标率为41.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8.78,与去年同期下降7.9%,生态效益凸显。
  产业兴城 实力廊坊
  打造环保产业城市,即加快环保型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的环保,努力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
  围绕创建“环保产业城市”目标,廊坊今年倾力上优淘劣,实施产业置换。大力实施扶强扶优,淘汰落后产业置换攻坚行动,廊坊共关停、取缔、拆除重污染企业367家。
  今年廊坊组织开展了3次集中拆除行动,关停、拆除水泥、矿粉企业28家,淘汰产能1603万吨;关停、拆除岩棉保温材料企业70家,淘汰产能21.1万吨;关停、拆除胶合板企业80家,淘汰产能7.87万吨;关停、拆除50家违规排污企业,涉及产能1.73万吨;三河市东部矿山生产企业已全部退出,超额完成河北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效控制域内污染的同时,腾退大量土地用于发展高新技术、高端装备、文化娱乐等新兴产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廊坊抓住机遇,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紧盯央企、京企、津企、知名民企和跨国企业,着力培育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加快建设环保型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廊坊项目数量持续增加,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前11个月全市实施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13项,同比增加56项,完成投资164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50项,同比增加35项。新兴产业项目加速集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配套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服务外包、创意经济及总部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70亿元的燕达医院、总投资20亿元的廊和坊金融街等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成投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近年来,廊坊市环保局通过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每年都将十几个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化工、冶炼等项目拒之门外,几年累计拒绝外来投资30多亿元。
  文化引领 品质廊坊
  打造文化体验城市,即加快体验载体培育,促进现代技术与经典文化的结合,努力打造文化体验的新高地。
  今年,围绕创建“文化体验城市”目标,廊坊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各项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为廊坊借力发展、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廊坊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美国微软公司的“微软游戏创新中心”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正式启动,并迎来首批入驻企业。好莱坞两家著名影视机构Relativity Education(相对论教育机构)和BASE FX签约落户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内的影视创意产业园。香河国华影视基地,在前期完成投资2亿元、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影棚并连续接拍几十部优秀影视剧的基础上,又投资上亿元建设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实现了产业内容扩张。
  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财政安排了1500万元的创建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的市群艺馆改建资金,推进各县(市、区)的“两馆一站两室”等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工作。
  组织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举办2014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暨第八届“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开展第二届合唱艺术节暨2014“彩色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各种文艺辅导讲座活动。不断发现和发掘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体育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基础,在特色、品位和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级、11个省级、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企业参加文化产业高端展会,重点推介包括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大厂皇家景泰蓝文化产业、霸州温泉休闲产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生态宜居 幸福廊坊
  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即加快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幸福宜居的新高地。
  今年,廊坊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城镇规划布局拉开了总体框架,农村建设在一些点上实现了先行示范。以开展城乡面貌整治集中行动为建设主线,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品位。
  城镇建设方面,基本完成全市总规修编,县级城乡总规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全面展开,明确了全市北中南建设的总体格局。实施道路清扫保洁、工地扬尘整治、园林市政整治、时代广场完善提升、水系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城镇面貌保持清洁有序的良好形象。
  农村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新农村。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2亿元,整合带动各类资金14.2亿元,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打造了三香大、环市区、106、廊大路4条美丽乡村风景线,30个市级精品村和428个省级重点村改造提升任务基本完成。推广光伏发电、太阳能供暖等新技术、新材料23项,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员、有工资保障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
  大气污染治理初显成效,实施“蓝天行动”,打响扬尘、燃煤、尾气、烟气和工业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特别是与海创智库合作,启动对大气污染的综合研究治理,加快推进建设智慧型生态城市新模式,从根本上扭转大气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
  妥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前超额完成住房保障目标任务。截止到11月底,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实现开工13653套、竣工10775套、分配入住9801套,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00.4%、101.7%和100%,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围绕打造“阳光低保”,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86亿元,保障 4.36万户、8.6万人,动态管理率达到100%。
  进一步加大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全市县一级大病救助基金总量达到1.36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75%以上。调整提高了医疗救助标准,将救助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80%,救助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
  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一年来,廊坊积极实施民生工程,让市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努力把廊坊建设成为幸福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