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同志在杭州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的讲话
发表时间:2013-12-24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尊敬的姜春云委员长、陈宗兴主席,尊敬的陈锡文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杭州召开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和880万杭州人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风景旅游城市。全市地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0.2万人,辖八区五县(市)。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务院明确的“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杭州城市功能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80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985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7511元和17017元。同时,还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城市等。
杭州自然地貌复杂多样、区域格局城乡兼备、人文积淀丰富深厚。不仅拥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穿城而过的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还有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黄公望名画《富春山居图》实景地……,这些贯穿和镶嵌在杭州大地上的玉带、明珠,让杭州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全面实施生态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等系列创建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型城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战略部署,深刻领会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提出的“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重要指示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和《“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强化政策和制度创新,深化落实具体举措,以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绿色低碳、宜居舒适、道法自然、幸福和谐为主要标志,着力建设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与许多城市一样,杭州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有收获和喜悦,也感受到了压力与挑战。特别是当前杭州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发展正面临新挑战、发展要体现新要求。我们在迎来城镇化、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市场化“四大红利”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等“三大压力”。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根本出路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始终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发展,统筹协调、均衡平衡发展,互补共赢、包容和谐发展。
胜利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号角,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总部署。本次年会(论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为主题,多层面多角度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和借鉴。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嘉宾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脉问诊,提出宝贵意见。
(龚正同志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