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谁是动物圈网红?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作者:杨明森

古代诗人描写最多的野生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应景,也很有趣。

在传唱甚广的经典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野生动物,不是登枝报春的喜鹊,不是仙气十足的各种鹤,也不是八面威风的老虎和快递吉祥的梅花鹿,而是到处可见的小小候鸟,燕子。

特别是诗词鼎盛时期的唐与宋,几乎所有大诗人都写过燕子。 王维、刘禹锡、李商隐、贺知章、杜牧、温庭筠、欧阳修、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都写过。

粗略统计一下,直接写到燕子的诗作,李白有20多首,杜甫有40多首,白居易多达50+。诗人生在唐宋,如果没写过燕子,简直不好意思开公号,成不了网红。

 

贺知章的一联名句,往往让人想多了。

而大诗人晏殊,竟然忍不住要洗稿。

 

古人写燕子,经常跟春天联 系在一起。

春天有个节气,叫春分。顾名思义,春之中点,在全国大尺度上,春天正好过了一半。当然, 东北等寒冷的地方,此时还是早春,冰雪融化的桃花水刚刚退去, 春风浩荡而地皮渐干。

春分这一天,昼夜等长。下次昼夜等长,就要到秋分了。 秋分是秋的中点,谓之平分秋色。

春分与秋分,景色完全不同的两个节气,却有一个共同标识,就是燕子。春分,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秋分,燕子陆续南飞越冬。

虽然与春分和秋分都有关系,燕子却始终代表着春天。而秋天,则属于另一种候鸟,雁。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那种意境与春天不在一个色系。

还是用一句有点落俗套的话来形容吧,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既然被称为使者,必定有点儿来头。燕子这小精灵,早在商 代就是图腾,并且有一个弥漫着 哲学与神秘气息的古名,玄鸟。 古语说,春分一候玄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候,在这里是计算单位。我们知道,公历七天为一周,其实挺不好算账。而农历五天为一候,就特别整齐。一个节气分三候,每一候都有标志性的自然现象。

春分一候,燕子归来;五天之后,打雷了;再过五天,可见闪电。北方有声有色的春天,是 从燕归开始的。

诗人看到的明媚春天,总有燕子。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这 是南唐诗人冯延巳的诗句,由于写得太妙、太经典,几十年之后的宋代诗人晏殊忍不住直接化用,只是把几度香风绿户开改为几度风帘绣户开。要是用现在的规则来判断,晏殊这是抄袭,起码算洗稿。

在人们心中,燕子一直是春天的形象代言人。

贺知章的《咏柳》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诗写的,让后人追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想象中的剪刀,分明是和煦春风,不知怎么回事,却总让人往多了想,想到轻盈的燕尾。

春态浅,来双燕,絮扑窗纱 燕拂檐。有了燕子,春天更鲜活,更生动。

假如没有了燕子,那些著名 诗句就少了意象和点睛之笔,小 资们的伤春与惜春就缺了些寄托 与由头。

 

杜甫写了燕衔泥,白居易也写燕衔泥。

一个拿鸳鸯对比,一个以黄莺作参照。

 

诗人描写春燕,笔墨集中在勤劳和欢快,从而渲染了春天特有的朝气。

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即春日。阳光和煦,春色无边,拂面微风带来花草淡香。这样的美好时光,应该怎样 享受呢?鸳鸯睡在暖暖的沙滩上,一定很舒服。而燕子正在欢快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同样都是不负春光,燕子与鸳鸯各有各的 追求,各有各的快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也突出表现了燕子的勤劳和快乐。写这首诗的时候,恰逢白 居易主政杭州。白刺史踌躇满 志,干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 比方说整治西湖,就堪称生态 治理和水利建设的大手笔。那道白堤,与苏堤一起,成为两位诗人官员留给西湖和杭州的 无字长诗。由于诗人内心沐浴 着春阳,笔下的西湖之春也就格外灵动。

其中有两句,写得非常精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描绘的春天,点点繁花,欣欣然正让人眼花缭乱;离离新草,浅浅的刚好没过踏青的马蹄。后人评论说,乱花与浅草,迷人眼与没马蹄,绝了。尤其是花而言其乱,这个乱字,用得巧,用得奇,用得险。

而这样惊艳明媚的春色,只是背景和烘托。诗人重点描写的,是青春洋溢的燕子,以及快乐的黄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一联才是诗眼,是特写镜头。黄莺,在吐出新绿的枝头上,争相歌唱;燕子,飞进飞出啄泥筑巢,忙碌而欢快。一个春字,把泥写活了;一个啄字,把燕子写活了。

春天歌唱的鸟儿,不止黄莺。而衔泥筑巢的,只有燕子。

诗人观察春天的燕子,首先注意到了燕衔泥。所以关于春燕衔泥,就有很多优美诗句。比如, 飞燕衔泥带落花,乳燕衔泥春昼长,海棠花谢燕衔泥,归来却喜燕衔泥。

燕衔泥,成为春天里的独特风景。

燕衔泥,是劳动的美,快乐的美。

 

杜牧的家,应该是泥草房。

文天祥把无限感慨,寄托于燕子。

 

春燕衔泥,衔到哪里去了呢? 杜牧说,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 烟里语双双。杜甫说,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人们习惯了生活里有燕子,习惯了与燕子共享烟火气。燕子在屋里叽叽喳喳,使主人的生活 平添了情趣。

屋梁上,燕子一直欢快地畅聊,不知说的什么事。正在闲睡的北宋诗人刘季孙被吵醒,反而觉得这个午后更多了些恬淡。他在诗中写道,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有一年,燕子归来的晚了几天,唐代诗人戴叔伦不禁感到莫名的惆怅。他看到一片沙洲之上,杏花笼罩在迷蒙烟雨中,已经没有先前那么鲜艳了,眼见春色一天天褪去,而燕子却迟迟没有归来。触景生情,诗人写道,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作为朋友甚至亲人,燕子被赋予了多元的美好形象。

《诗经》,以燕子说爱情。所谓比翼双飞,新婚燕尔,原本说的都是燕子。《诗经》说,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北宋诗人晏几道,以燕子说思念。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罗曼清寒,燕子双归去。

南宋诗人文天祥,以燕子说国破家亡之恨。他的《金陵驿二首》有两句写道,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遍地的芦花跟我的头发一样花白,城里的人们 纷纷逃难,不知道家里住的燕子现在怎么样了?

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以燕喻人,描写父母养育儿女之不易。诗人首先描写燕子的辛苦。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再写燕子的失落。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 终夜悲。诗的最后几句,虽然是在劝说燕子,诗人自己却已经深深感动。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李白那句三飞四回顾,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刘禹锡的乌衣巷口,到底说的什么意思?

 

燕子南飞,并不像大雁那样,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因此缺少一些仪式感。

小的时候,秋风乍凉的某一天早上,发现燕子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长辈说,燕子上南方了。 儿时想象中的南方,遥远而缥缈。那里也有个跟我们一样的家吗?家里也有爷爷奶奶爹妈姑姑弟弟妹妹吗?用现在的思维方式来想,燕子如今栖息何处?那里可有WIFI和朋友圈?

其实,燕子飞走的时候,也有不舍与牵挂。

李白在《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中,把这个场景描述得很暖,很真切。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燕子,在有些地方也称胡燕。启程之日,燕子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不止,那是在跟主人告别。大部队已经一再召唤,燕子飞了又回,回了再飞,如此三飞四顾,依依惜别。

燕子的越冬地,最远的是太平洋上的岛国,最近的也在云南和海南。比方说从我的老家吉林梅河口一带,即使飞到海南,也有两三千公里。燕子不仅能够准确地飞回北方,而且能精准地找到居住的村庄,还能找到家,用现代思维,可谓自带WIFI。姑且不说神奇记忆和方向感,单说这小精灵的执着,就足以让人震惊。

刘禹锡的《乌衣巷口》,有一联写到燕子,成为诗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这个名句,有两种解读。一说,王谢两大家族的辉煌已成如烟往事,王导和谢安两位明相早已不在,他们当年富丽堂皇的府邸也不在了。昔日住在那深宅大院里的燕子,如今已经在寻常百姓家里做窝安家了。即使这样,燕子也不肯离开这个巷口。这是何等的执着?但我们更愿意相信 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考 证的第二种解读,昔日王谢家族的宅邸还在,只不过已经成为平民百姓的家了,类似北京的王府成了大杂院,但燕子仍然不肯离开。这是主人曾经住过的地方, 燕子在等曾经的主人。

 

诗人为什么喜欢写燕子?

除了诗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诗人眼里,燕子象征春天、勤劳、善良、快乐、友情、爱情、吉祥等等,所以写燕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可以表达这些美好情感的动物有很多,为什么诗人这么喜欢燕子呢?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燕子与人非常亲近。燕子,是与人相处最亲近的野生动物。或者说,在所有野生动物里面,燕子是人相处最亲近的朋友。

不信,咱们来看看。燕子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种亲近,没有之一。

跟人亲近的野生鸟类有三种,喜鹊、麻雀和燕子。喜鹊可以在院子里的树上筑巢,却尽可能在最高的地方;麻雀也在房上做窝,但一定选择隐蔽处。

而燕子的窝,则在房檐下、门窗上最显眼的地方,很多干脆就在屋里的房梁上,完全与人生活在一起。

燕子对人毫无戒心,晚上踏踏实实地在窝里睡觉,白天外出觅食,卵和待哺的孩子就放心地 留在窝里。燕子一家的起居饮食,完全公开透明,对人不藏一点隐私。

这是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大信任,需要几千年的时间考验,才能形成。

人对燕子的友好,确实值得信赖。甚至可以说,人与燕子之间的互信,超过了人与人。

爱护燕子的教育,已经持续了不知多少代。无论是出于敬畏,或者喜爱,抑或是忌讳,人们爱护燕子,拒绝伤害燕子,更是绝对不可能吃燕子肉了。

唐代诗人胡玢说得好,燕来巢我檐,我屋非高大。所贵儿童善,保尔无殃祸。燕子在我的屋檐下筑巢,不是因为我的房子多么高 大豪华,而是看重我们家大人孩子都善良,不会伤害燕子。

燕子与人亲近,首先因为人值得亲近。有的人家,燕子就不肯去。

燕子与人亲近,还因为有人生活的地方,一定适合生存。换言之,燕子对生态环境也很看重。

很多年以前,农村的燕子很多。那时候,燕子可以捕食的虫子多,可以筑巢的屋梁和屋檐也多。那时候,燕子随处可以找到筑巢的春泥,有争唱的早莺和叽 叽喳喳的麻雀。

后来,燕子逐渐少了。麻雀等鸟类,也少了。

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生态环境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燕子等鸟 类能够捕食的虫子少了。

由于小河小溪小水塘接连干涸,燕子可衔的春泥也少了。

由于农家房舍纷纷改成防盗门,燕子进不了屋子了。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楼房,连燕子筑巢的屋檐也没有了。

现在敢说燕子曾在自家屋梁筑巢的人,估计都跟我一样,都是多少有点年份的农村人。

好在,近几年情况有了一些改变,农村的燕子逐渐多了。

我们的生活正在走向现代,却在不经意间漠视甚至伤害了最亲近的朋友。付出这种代价,并非我们所愿。

 

(杨明森,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