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创新有哪些具体路径?

保护、转化、共享的腾冲模式

发表时间:2020-07-21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腾冲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腾冲市以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逐步打通一产转二产、一产转三产的“任督二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速。特别是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来,腾冲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追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高位谋划高标准落实,以项目化、工程化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坚持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以点带面推动“两山”实践创新,边实践边总结,初步探索出保护、转化、共享的六种实践模式。

   

  模式一:实施惠民项目,美丽带动产业

  代表:北海“十里公园”

  腾冲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一方面持续加大绿水青山保护力度,呵护生态颜值;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惠民项目建设,提升内涵品质,并依托惠民项目,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地处大盈江水系源头的北海乡,就是借助惠民项目,实现美丽蜕变的典型代表。北海乡充分发挥近城和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实施了十里樱花、十里桃花、十里荷花三个“十里公园”惠民项目。昔日被人们戏谑为生活困苦的洋芋、洋白菜、洋丝瓜“三洋”乡镇, 完美蝶变为樱花、桃花、荷花“三花”盛开的美丽家园。

  十里樱花,让乡村美起来。北海乡依托“十里樱花”公园项目,在大盈江流域治理河道、修复河堤、改造景观、建设氧化塘、拆除违章建筑。目前,已在河道两岸种植云南樱花近7000 株、垂柳1500 多株、高山榕150多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基本实现,全乡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宜居优势逐步显现。

  十里桃花,让乡村富起来。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北海乡对标“一流”,概算总投资0.69 亿元, 规划建设了“十里桃花”公园, 在长约12 公里、面积约3000 亩的区域,实施景观大道、慢行系统建设和冬桃种植,连片种植冬桃已达1700 亩。一业起,百业兴。冬桃产业带动村民发展林下种植、农家乐、民宿、传统工艺(竹编)、养殖(毛驴)等配套产业, “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培植模式正在形成。相关产业共有3840 户1.5 万多人参与,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3 户4500 人。

  十里荷花,让乡村兴起来。北海乡在城市与乡村连接区域实施“十里荷花”公园项目建设。项目采取公司与村级组织、村民小组、村民合作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充分挖掘“荷、田、村、湿地”四种资源,以种荷、赏荷、品荷为亮点,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推动旅游业、加工业、商贸业融合发展。目前,已种植荷花3000 亩。

  美丽蜕变的北海乡,吸引了腾冲玛御谷温泉小镇、美洲大蠊GAP 养殖基地、宝能“彩云之上” 等重点项目落户。2019 年,北海乡共接待游客33.1 万人次,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模式二:发展生态旅游,共享带动传承

  代表:江东银杏村

  腾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组合度高,特色鲜明,独具魅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成为腾冲发展全域旅游、开启康养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为将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腾冲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 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精准聚焦“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位,以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旅游软环境,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腾冲北部的小山村固东镇江东社区,就是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典型。

  银杏树特别是银杏古树是江东社区的特色。银杏在江东,不只是风景,更是文化。千百年来, 江东人民精心守护、持续栽种银杏树,共享银杏果。目前江东社区拥有天然连片的银杏林1 万余亩、4 万余株,其中有1000 余株是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整个村落隐于群山环抱,现于农庄炊烟之间,每到深秋,房前屋后,黄叶纷飞,非常美丽。为保护好利用好银杏古树这一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江东社区围绕“守护、转化、共享、延续” 的思路,瞄准“中国银杏第一村” 和“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目标,实施了旅游设施配套、家居风貌改造及民居旅馆改造提升、古树名木保护、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当地成立了市镇村三级共同参与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公司,镇域范围内村村有股份、核心区村民户户有分红。收益范围如此之广,在云南全省仅此一家。目前,社区内农家乐户数已从最初的8 户发展到139 户,民居旅馆床位已从20个增加至1122 个, 银杏果产品销售达600 余万元,绒绣产品销售达200 余万元,参与旅游服务人员达1800 余人,初步构建了“吃在农家、住在农家、赏银杏美景”的旅游发展模式。

  这个拥有梦幻秋色的极边小镇,用发展生态旅游、让共享带动传承的思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隔断,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模式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带动保护

  代 表:新岐林旅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为建设好新时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腾冲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致力于打造各具特色、多样化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特别加大了对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力度,旨在让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浓浓乡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腾冲市已经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依托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增收致富之路。

  中和镇新岐社区是腾冲小有名气的林业大村。近年来,新岐村以“古村落,新风貌”为建设目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果戏、主打生态牌,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基础更夯实、产业有发展、生态受保护、文化能传承、村民得实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增加林业经济收益。一是将林木种植和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有机结合,实行种管并举。与农户签订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限额采伐、消防安全等承诺书。二是成立林场办,制定林业管理制度,坚持“三分种,七分管”,采取“三级营林”管理模式。即将社区6 万亩人工用材林分别分配给村集体、村民小组、村民各2 万亩,聘请17 名护林员,按各自责任片区进行管理,并对利益进行分配,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三是以林业为基础,以村企业共建为抓手,积极探索以林业产业带动、租赁经营型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

  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资源在保护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成为新歧的绿色宝库和人民的绿色银行。有一组数字,可以看到当地“以林养林、以林兴村、以林养农、以林富农”的成效:实施退耕还林6000 多亩,建成人工林6 万亩,发展特色经济林2.5 万亩, 改造马蹄阔、木莲等乡土树种林1000 亩。2019 年,森林覆盖率高达95%,林业资产总值达4 亿元, 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00 余万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元, 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 以上。

  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新岐社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编制了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规划方案, 综合分析村情,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文化共融的理念,明确保护、改造提升、新建等类型的村庄布点, 划分村民居住、村级活动、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功能区域,突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村容村貌美观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 对交通、水系、绿化、美化、亮化进行全方位规划布局,最大限度保持地域特色和古朴风貌。

  开启林业收益反哺美丽乡村建设的“林旅模式”。新岐社区积极鼓励集体和村民自筹资金改变村庄面貌,在村规民约中规定了村内道路自主硬化和入学奖励激励机制(对硬化村内主道、入户巷道、在所辖林区修筑护林防火通道的,村集体分别给予补助总投资的50%、30%、70%;对当年录取的大学生,根据成绩给予2000 ~ 20000 元不等的奖励), 大大激发了群众自主建设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村集体共投入资金7600 万元,群众自筹1580 万元,修通了14.2 公里的入村柏油路,硬化了8 公里的村内道路,新建了占地160 亩的岐灵湖,改造了700 余户的农户家居环境,初步形成了“古风与新意相互交融”的古村落新农村风貌。近年来,新岐社区累计吸引游客5 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带动三产收入250 余万元。

  像新岐社区这样的美丽乡村, 在腾冲还有很多。比如,集古村落、古战场、古隘口、古商贸市场、古采矿冶炼基地为一体,被称为“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的傈僳族山间村寨——滇滩镇棋盘石;集市级规范化建设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乡级“党建+ 生态”“五美一最”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点——清水乡虞家营社区;集傈僳族文化和边境文化为一体的明光镇自治社区。

   

  模式四:主打健康食品,品牌带动融合

  代 表:生态茶业

  健康食品是腾冲“四大健康产业”之一。腾冲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食品资源优势,不断拓展食品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努力让小食品发展为大规模产业,让群众共享大产值效益,让企业收获大品牌效应。

  好山好水出好茶。说到腾冲的茶,有两个茶企值得一提,就是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腾冲极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都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护一方绿水青山,做一杯放心好茶,探索出了“绿叶子”变“金叶子”的不同路子。

  高黎贡山生态茶业走的是茶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公司+ 院士工作站+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市场”的模式,将过去的村办手工作坊逐步发展为集团公司,做到了“茶地变景点、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就业1500 余人, 带动茶农3 万余户、10万余人, 其中贫困户1114 户、4778 人,年带动农民增收6000 多万元,2019 年实现产值2.22亿元。其三产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绿色食品牌”茶园基地,打牢一产基础。流转茶园1.2 万亩创建有机生态茶园,建立土地流转租金增长机制、土地流转托管机制、企业反哺农户土地收入增长机制、基地涉及村组提成奖励机制、从事基地管理农户和务工农民收入增长机制五大保障机制,让茶农同时获得土地流转、务工、鲜叶交售、分红等4 种收入。挂牌保护古茶树3 万多株,建有生态茶园2 万亩, 

  辐射带动8 万多亩茶园,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是提升二产加工水平,打造优质品牌。打造茶叶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深加工车间,制定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智能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茶叶产品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所生产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系列产品成功通过中国和欧盟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中国森林认证,高黎贡山普洱古树茶入选“云南省十大名茶”,“高黎贡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创建高黎贡山茶博园综合体,发展农业新业态。按照4A 级旅游景区和5 星级汽车营地标准,以茶文化体验为主题,建设集科研科普、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汽车营地、研学露营、中医理疗、养生食疗等为一体的茶文化体验基地,打造中国茶叶科技创新应用标杆和国际化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典范。先后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茶园、云南省秀美茶园称号。

  另一家企业,极边茶业采用的是“公司+ 基地+ 农户”的种植模式。公司利用独特的火山灰土壤,主要从事高山乌龙茶种植, 致力于打造生态、健康、无法复制的腾冲乌龙茶。2019 年,这一模式已推广至3 个乡镇、15 个行政村,扶持发展种植高山乌龙茶3.1 万亩,为茶农无偿提供茶苗3200 万株、价值3840 余万元,为茶农免费提供有机防控物资2860 余万元。2019 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3 亿元,销售收入7278 万元。茶农也随之获益,鲜叶款收益为1300 万元,农民收入620 余万元。据了解,自公司创立以来,共实现产值5.5 亿元,支付茶农鲜叶款1.4 亿元、农民工资5600 余万元。

   

  模式五:开发特色产业,模式带动效益

  代 表:公平火山银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腾冲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决策部署,从市情、乡(镇)情、村(社区) 情出发,让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乡镇、社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先建好示范点, 然后以点带面,多点开花。

  曲石镇公平社区位于腾冲市区以北30 公里,是一个坐落于神奇火山群的小山村,产出的银杏叶具有银杏酮含量高的独特优势。依托特色自然环境资源,公平社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土地流转助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闯出一条“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运作、土地集中经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路子,实现“群众、企业、村集体”三方共赢,从“后进村”转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当地以上世纪90 年代栽种的4000 余亩银杏林为基础,成功引进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银杏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为促进企业发展,腾冲森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资3000 万元与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组,又与腾冲益民投资公司共同成立顺益国有控股公司,构建“51+49” 混合所有制, 获得2000 万元产业基金支持。重组后的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利用公司基地位于5A 级火山景区内的优势,一并规划建设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庄园, 实现年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立专业合作社,同社区“两委”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土地集中流转、企业用工组织、资金收益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民与企业沟通协调“连接器”、利益平衡“助推器”、矛盾化解“稳定器”作用。目前,社区1074 户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11303 亩耕地已全部流转用于银杏种植,公司按每年每亩20 元的标准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同时,社区盘活闲散土地,建成一个占地6亩的农村小集市, 通过商铺出租,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7 万元。

  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后,农民从密集劳动中解放出来,发生了三个转变:变身东家,不用劳动,也不需要承担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每年都能获得远高于种植传统作物收入的土地流转租金;变身产业工人,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每天可获得60 ~ 100 元报酬,有效解决了农村“三留守”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问题;变身老板,农户竞相兴业增加收入。

  “公平模式”的成功打造, 为社区引来了一大批项目——投资856.8 万元的进村主干道建设项目,投资2330 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一期工程,“四位一体” 建设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的实施, 让社区道路、灌溉、村庄建设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模式六:践行乡村振兴,农业带动三产

  代 表:界头花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腾冲市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坚持生态振兴,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淘金”、绿色增收。

  每年二三月,一片连着一片的油菜花竞相争放,整个田野山坡就成了金黄色的海洋。金色的花海、巍峨的高黎贡山、湛蓝的天空、皎洁的云朵、袅袅的炊烟、淳淳的流水、宁静的村庄,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收。7 ~ 9 月,成片万寿菊花盛开,高黎贡山下的田园再次被橙色渲染,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到来。这就是以花为媒的界头镇。

  界头镇是腾冲市的农业大镇, 全镇森林覆盖率75%,境内有龙川江穿境而过,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素有“腾越粮仓”和“边陲江南” 之美誉。界头镇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不断突破一产限制,做活做美农业,构建“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模式,找到了一条以花为媒、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烟花”筑基础。烟叶产量每年13 万吨以上,可实现税收4300 万元以上、群众创收2 亿元以上,农业基础设施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

  油菜花助融合。每年种植15万亩油菜花,自2014 年起连续举办了6 届高黎贡花海旅游节,累计吸引游客超过200 万人次,年均带动群众增收1 亿元以上。

  菊花美乡村。依托腾冲市委“大健康”战略部署,2019 年发展万寿菊2.4万亩。围绕万寿菊花海投资2.5 亿元建成全国第一条乡村马拉松赛道,串联美丽村庄及景观节点,并于2019 年举办了首届腾冲美丽乡村花海马拉松赛事。“网红跑道”点击关注超千万,游客呈几何倍增,共享旅游红利农户持续增多。

  杜鹃花增引力。大树杜鹃属于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往。游客路径横贯界头南北,成为界头全域旅游南北发展轴上的“引力点”。

  近年来,界头镇加快推进农旅联合一体化进程,通过举办花海旅游节,培育连片玫瑰、万寿菊等,大力发展健康旅游;通过引进花海慢城山地自行车赛、彩色欢乐跑等精彩赛事,大力发展健康运动。截至目前,共举办花海旅游节6 届,累计接待游客380 余万人次,带动发展农家乐300 余家,带动群众增收6 亿余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花开四季”的构想变成现实,“四季花香、农旅结合”的特色生态小镇蓝图初步绘就,绿水青山成为界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天然引擎。


  (供稿:云南省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原标题《云南腾冲:“六种模式”打通“任督二脉” 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内容本刊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