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生态文明和产业转型的样板区

发表时间:2014-11-04 来源:成都日报(成都)
    随着《生态文明·成都宣言》的发布,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成功降下帷幕。11月1-2日的两天大会,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社团组织以及国内外企业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高峰论坛、8大分论坛、中国政策论坛……专家、学者、官员一次次观点碰撞,火花四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和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大会发布的《成都宣言》,向全社会发出了本届论坛全体与会同仁的共同意愿和呼声。“四川省、成都市和温江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令人欣慰。” 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在闭幕式上表示。
    “和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交流,对温江下一步建设生态文明获益良多。”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本次大会作为温江建设更高层次生态文明的新起点,努力创建“中国生态文明特别实验区”,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全力推进“美丽温江”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典范城市。
    温江经验登上全国论坛 治理污染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
    在11月2日的“热点对话—中国政策论坛”上,温江区主要领导应论坛之邀介绍了污染治理的经验。近年来,温江突出生态文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牵引作用,用“三个坚持”推动温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构建生态文明规划体系;坚持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经济;坚持综合施治,奋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温江作为传统的农业强县,也是成都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部分村镇存在饮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近年来,温江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3优、4助、5大”工程,点面结合,全力打造村容整洁、村美人和的温江乡村新美景。即实行环保项目安排优先,环保资金支持优先,环保审批服务优先的“三优”政策,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四助”投入保障机制,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村镇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化学品污染防治“五大”行动,全方位推动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环境管理保护体制与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污水截流治理、河道河堤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过去那些曾经制约温江农村发展的瓶颈,现在正逐步变成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以花木产业为基础,生态观光为提升,有机农产品加工为延伸,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该负责人表示,将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把农村污染防治作为重点部位来抓,推动乡村与城市的无缝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城镇化进程始终
    11月1日下午,作为此次年会的8大分论坛之一,由温江区政府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指导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农村论坛召开,与会嘉宾代表围绕“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从国家制度建设、技术建设以及地方实践等多层面、多视角进行了探讨。
    温江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经验被介绍给参会者。在多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温江坚持绿色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生态价值评估,建立生态资源数据库,成立温江区生态文明协会,设立生态文明专项资金和“温江生态文明日”,并着力打造温江生态综合体。
    在温江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始终: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新型城镇科学规划体系。二是坚持生态管控,彰显新型城镇绿色魅力品质。三是坚持生态转型,筑强新型城镇发展产业支撑。温江在推进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认识到,要取得一定成果,就一定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化多元投入保障,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边走边看 畅游温江绿道 嘉宾感叹美不胜收
    秋日艳阳下的江安河碧波荡漾,河畔绿道一路蜿蜒前行,绿道两侧银杏泛黄,万木尽染……11月2日下午,来成都温江参加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近300名全国环保、林业系统嘉宾走出会场,乘坐观光车畅游温江绿道,参观考察温江生态建设成果。沿途的生态美景让嘉宾们目不暇接,纷纷感叹温江美不胜收。
    当行至江安河绿道国色天乡段,嘉宾们立即被眼前迷人的河滨生态人居环境所吸引,纷纷掏出相机和手机一阵狂拍。“真的太美了,美不胜收,无法言表!”第一次来到温江的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官员张武丁惊叹连连。他说,早听说温江是成都的后花园,是西部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和“国际花园城市”,现在身临其境,才发现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
    在幸福田园段,云南省环保厅生态文明建设处副处长李湘深深陶醉于眼前的生态美景,驻足停留久久不愿离开。他告诉笔者,温江绿道引入生态文明理念,采用自然手法打造,形成了一条森林、河滨、湿地、花卉交融的生态游览带,真是一个生态文明和产业转型的样板区,值得全国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前来学习取经,值得在全国推广。
    来到新打造的温江水立方公园,目睹眼前由花卉、苗圃、河流、村庄、湿地等错落形成的美景,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黎祖交教授赞叹不已。他说,温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独树一帜,建设经验丰富特别,建设成果令人惊喜,温江荣膺“国家生态区”称号名至实归,“通过这两天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和实地踏访,大家一致公认,温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一张响亮名片,祝福生态温江今后建设越来越美。”
    会议成果>>>
    生态文明·成都宣言从成都温江发出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持续稳定的生态发展格局……”在会议闭幕式上,主持人宣读了《生态文明·成都宣言》,呼吁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据了解,《生态文明·成都宣言》在成都温江起草,其中包含了成都市、温江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并经本届论坛8大分论坛讨论修订,向全社会发出了本届论坛全体与会同仁的共同意愿和呼声。
    中国首个生态文明专项奖在成都温江宣布启动
    11月2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闭幕式上,我国首个表彰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大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启动评选,将重点奖励一线和基层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在全国开展以来,截至去年底,已有16个省、1000多个市县进行试点示范。去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向环保部建言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今年7月2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同意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项目中增设子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奖,这是目前我国级别最高的生态文明专项奖,该评奖活动由环保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