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撑起琼中幸福田园“半边天”

发表时间:2014-12-11 来源:海南日报   
    绿色产业,撑起琼中幸福田园“半边天”
  茂密的橡胶林,高高的槟榔树,飘香的糯米香茶叶……不到方圆3公里的区域,各种绿色产业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丰村团团“抱住”。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绿色产业,让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小山村,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气息。
  村容整洁靓丽,村民生活富裕,村中一幢幢崭新的“橡胶楼”、“槟榔楼”、“蜂蜜楼”、“竹林楼”拔地而起。2014年,新丰村被确定为琼中首批实施“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该村的发展更是“锦上添花”,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今年以来,琼中把产业发展作为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坚持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做特绿色农业,做优绿色产业,做强生态旅游业,在巩固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短、平、快”生态绿色产业。预计2014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同比增长16.7%,前三季度增幅全省排名第一。
  做绿色农业
  政府引导促农增收
  青山脚下,成片桑田连绵起伏,郁郁葱葱。一条长龙般的观光栈道穿过桑田,与远处的农舍、观景亭、拱桥、炊烟相映成趣。在湾岭镇岭脚村村口的一间蚕房里,村民王巧霞熟练地将蚕架上的蚕茧,一个个捡出放入竹筐中。王巧霞是岭脚村首批种桑养蚕尝到“甜头”的农户,自2007年开始养蚕,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她家每年桑蚕收入在5万至6万元左右。
  在湾岭镇竹朗村,28间崭新的蚕房伫立在乡村公园旁,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湾岭镇干部郑杰文介绍,这些蚕房是今年县里整合部门和财政资金共120多万元投入建设的,每间蚕房60平方米。
  今年来,琼中依托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扶植富美乡村示范点绿色产业项目,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化,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桑养蚕、养蜂、养山鸡、养泥鳅等新兴特色产业。据了解,琼中今年种桑养蚕约达2万亩,新增桑田种植5040亩,预计产鲜茧110万斤;预计琼中绿橙产量达1.6万吨,产值9600万元;养蜂5.23万箱,预计蜂蜜产量78.4万斤,产值达3100多万元。
  同时,该县结合去年以来实施的“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扶持发展家庭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经济。目前已打造专业示范村59个,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605名,带动农户6470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有效促进了琼中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结合“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该县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每年大手笔投入资金扶持特色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益智、铁皮石斛、养蜂等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做优绿色产业
  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琼中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品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
  在富美乡村建设中,该县湾岭镇大边村32农户以入股的方式,种植6000棵灵芝,并成立兴边灵芝合作社;11农户成立富边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蜂收益10余万元。此外,该村投入6000余只泥鳅苗,开始了泥鳅示范养殖。
  大边村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只是琼中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琼中已注册成立了蜂蜜、灵芝、粽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
  今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海溢水产、金掌农业等泥鳅养殖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3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共280亩;引进牙挽种鸡场项目,建好三座鸡舍、鸡苗孵化室、消毒室并投入使用,种鸡场已入栏种鸡6000多只;引进海平达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琼中白莲鹅综合产业园,建有原种场、种鹅繁育、饲料生产、肉鹅养殖、物流销售、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
  此外,琼中加快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琼中鹅、琼中缫丝厂、铁皮石斛等已相继开工。通过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引进入园企业14家,开工11家。
  做强生态旅游业
  助推“奔格内”乡村旅游
  依托独特的黎苗文化、生态资源,琼中把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融入“奔格内”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
  上个月,琼中充分利用绿橙成熟季节,启动“琼中绿橙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以鸭坡村、金妙郎村、岭脚村、番道村、便文村等一批富美乡村为景点,结合百花岭风景名胜区等八大景区为主体的8条“奔格内”旅游线路,将绿橙采摘、摘桑养蚕、品山兰酒、织锦苗绣等特色产业体验融入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琼中绿橙”等特色产业和“奔格内”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
  绿橙乡村旅游季活动把农业产业注入其中,丰富了“奔格内”乡村旅游的内涵。琼中县旅游委主任邓开扬说:“绿橙采摘游只是开始,今后将陆续推出以琼中特色产业为主线的旅游线路。”
  在富美乡村产业规划建设中,琼中因地制宜,结合各试点村庄土地资源、环境、气候和民族习俗等优势,找准定位,发展生态休闲特色产业。如长征镇新寨村,依托营城红云湖农家乐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湾岭镇竹朗村打造桑田观光、桑葚采摘特色乡村游的观光路线;红毛镇共建村打造“白沙起义”红色旅游胜地等。
  例说
  水稻田间养泥鳅
  一田两用双收获
  手一挥,料一洒,网一捞,一只只拇指大的泥鳅在鱼网里跳跃。日前,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共建村泥鳅稻田养殖示范基地,村民王德育捞起一小网泥鳅,笑呵呵说:“看看吧,这泥鳅才两个多月,就长得很光溜了!”
  王德育说,在稻田里养殖泥鳅,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占用水稻面积少,一田两用,他家利用1亩水稻田放养了6000多尾泥鳅。他说如果用心管理,一次收入可在5000元以上。
  水稻田里养泥鳅,王德育只是共建村产业发展受益人之一。琼中今年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县委、县政府为该村“量身定制”泥鳅养殖生态种养新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养殖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海溢水产科技公司,建立35.4亩的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目前已投入7万尾泥鳅进行试验养殖。
  共建村是一个革命老区的村庄,地势以山地为主,自然风光优美,生态保护完好,在全村282.2亩耕地面积中,水田面积就占了近半。“共建村单块水田面积小,水资源丰富,且具备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势,比较适合泥鳅养殖。”海溢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彭辉说。
  据了解,公司提供前期的苗种,免费提供中间的技术、后期的回收等。企业还同养殖户签署收购协议,当市场价过低时,企业按保底价格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企业保底价时,按当日市场价收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投资风险,以确保农户增收。
  目前,琼中分别在红毛镇共建村、营根镇槟榔园村、长征镇新村建立3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泥鳅养殖28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