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会长在县域绿色发展(商河)推进会的讲话

发表时间:2025-10-14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在县域绿色发展(商河)推进会的讲话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 张 波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济南的北大门——美丽的商河县,共同参加县域绿色发展(商河)推进会。本次推进会以“厚植县域生态优势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为主题,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总结推广商河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探讨县域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对推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一线工作者表示欢迎和感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在浙江工作期间首次提出了“两山”理念,之后又在一些场合做了系统阐述。“两山”理念是深入推进县域绿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我们一定要深入、系统、完整地理解和贯彻。围绕学习贯彻“两山”理念和促进县域绿色发展,我想分享几点体会。
  一、牢固树立双赢理念
  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国情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对此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作出了明确的论断。在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个中心,围绕这个大局,这是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二是必须自觉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人多,企业密度大。和欧美国家相比,就个体而言,我们同等的环保努力换不来同等的环境成效。如果不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点,简单复制欧美的发展路径,也可以让我们的经济规模在一定时期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走到世界的最前列,但是国内污染会很严重,生态破坏会很严重。在世界上也会面临很多压力,任何想遏制中国发展的人,都可以站在所谓的“环保道义”的高地来念环境保护这个“紧箍咒”。大家试想一下,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的发展如果走那样一条路径的话,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能立得住吗?能走得远吗?所以必须自觉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同样是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正因为我们的国情有这样两个明显的特征,所以笼统地谈保护或者发展,一般人都不会反对;但是一旦涉及具体层面,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就不一致了,有的时候态度会截然相反。所以我们中国如何把握和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世界,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两山”理念告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搞经济的同志如果心中没有保护的意识,一味在传统路径上搞规模扩张,这样的经济最后既走不远也立不住,恐怕很难说是真懂经济。同样,搞保护的同志如果心中没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没有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大局,你那个保护也很难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样很难走得远、立得住,恐怕也不是真懂保护。就经济论经济不对,就保护论保护也不对,我们的目标是双赢。搞经济的也好,搞保护的也好,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牢固地树立双赢理念。
  二、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
  当发展和保护产生的尖锐矛盾难以协调的时候,怎么办?这是很考验人的。“两山”理念告诉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坚持生态优先,要把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要让让步。也就是说,传统行业治理污染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终究要服从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必要性。在战略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当然,这种必要性也要兼顾可行性,不能上半年定事儿,下半年要结果,不给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期,那也不行。要尽可能提前若干年就制定有预见性、引导性的政策措施,合理设定过渡期,引导推动传统行业绿色转型。
  实践证明,没有真正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观念、标准、技术和管理。我们搞保护的同志,不要轻易给一些传统行业贴标签。实际上所谓的落后行业,一旦它的观念、标准、技术、管理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丑小鸭一样会变成白天鹅。而搞经济的同志也要牢记,环境保护是引导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想办法用好这个工具。搞经济的同志和搞保护的同志联起手来,就一定会释放保护与发展的红利。巧用环保力,可以促进大变革。
  三、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方法
  我们许多县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同时,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深入,原来的黑臭水体和“脏乱差”的地方正在或者已经转变为环境良好的生态空间。“两山”理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拥有”不等于“享有”,“资源”不等于“财源”。要积极探索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着力在“系统、协同、双赢”和“精准、科学、依法”上下功夫。
  技术维度,努力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治用保”体系。其中的一“用”一“保”,实际上是一“减”一“增”。减的是污染负荷,增的是环境容量,这就有效化解了治污的压力,形成人努力天帮忙的良好局面。“治用保”系统治理,现在看来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有效途径。一旦我们这样系统地考虑问题,思路就打开了,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空间也会变得更为广阔。
  经济维度,要顺应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下决心理顺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的价格体系,深化生态空间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权属管理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由政府为主向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转变。进入新时期,亲水经济、生态经济大有作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一旦结合起来,就会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把原来的低价值空间变成高价值空间,开辟形式多样的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成功路径。
  管理维度,要探索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由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治理为主,向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协同治理、共商共赢转变,由相对粗放的环境治理方式向精准科学依法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系统治理与协同治理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如果协同治理的水平上不来,系统治理的目标就容易落空。当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的努力转变为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的协同治理共商共赢时,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工作合力,系统治理的美好蓝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唯有精准、科学、依法,才能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优化管控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探寻“两山”转化的多元化路径,生动讲述“护绿生金”的实践故事。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位居全国前列。济南市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生动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济南篇章。商河县利用其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结合生态、现代农业及秧歌文化等特色,致力于温泉康养产业的突破,推动济南“南有名泉观赏、北有温泉疗养”的“双泉”旅游格局形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同志们,朋友们!
  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场。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推进会,大家集思广益,研究交流,为深入推进县域绿色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