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有哪些要点?

发表时间:2023-11-21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2023年第3-4期合刊 作者:王文琪 包存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亮丽底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推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可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听天由命”的自然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全球性挑战的高度生态自觉和强大智慧,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当前,“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保障,全面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因自然而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自然是被动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防止破坏自然并可能由此带来的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才能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并采取主动保护自然的行为,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管控、约束、规制、调整,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目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作为刚刚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始终如一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是破除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生态优先意味着以生态制约和规制发展、以生态规律塑造发展、以生态价值评判发展。节约集约从资源利用延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彰显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绿色低碳是更宽泛、更深远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旨在破解全球环境气候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创造更大空间。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需要将“绿色”贯穿于“发展”之中,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发展的“龙头”,发展规划的生态化是引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前提;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三个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根本性源头;包含生产与生活各方面和全过程,涵盖政府、企业与公众各类主体,实现全自然要素和物质、材料、产品、服务使用利用的全面节约,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建立绿色政策标准、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研发推广节能降碳技术、促进绿色消费,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根本体现。
  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是关键。因此,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
  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通过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和运作,使制度理性、多元共治、生态正义、生态民主等理念渗透到环境治理实践中并引起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革,进而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构建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由传统环境管理向现代环境治理转变的过程。一方面,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动态的现代化。它在社会推力、拉力和压力综合作用下,不断调适环境治理模式、手段,不断将环境治理的理念、目标、制度等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使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矫正、反馈并重构合法性。另一方面,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它包括环境治理理念、制度、实践等在内的整体性、协同性变革,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理念的扬弃。
  推进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在理念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制度上,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系统,协调制度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制度合力,建立、完善持续改善环境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王文琪,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包存宽,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