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生态 大湖大美大王滩

发表时间:2023-09-20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2023年第3-4期合刊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生态环境局
  温润优雅的邕江蜿蜒流淌,孕育了南宁市丰富的湿地资源。八尺江是邕江一级支流,流经南宁市良庆区在邕宁区汇入邕江。大王滩水库位于八尺江中游、良庆区境内,湖面浩瀚广阔,群山一碧千里。南宁市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依托大王滩水库而建,总面积为552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68.8%,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南宁市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有南宁市“后花园”之称。
  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大王滩环境综合整治、湿地公园建设等水生态恢复工作,从环境治理、资源保护、湿地建设等方面着手,点亮碧水青山。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现已成为具备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国家湿地公园,努力打造南宁市及我国南部地区湿地生态建设的典范。
抓牢防汛管理和工程维护
确保持久水安全
  大王滩水库是以灌溉、供水为主,兼发电、旅游等多功能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经过60多年的运行,相关建筑物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尽快消除工程病险隐患,保障水库安全长效运行,2022年4月,南宁市启动了大王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工程主要对主坝及10个副坝实施防渗加固处理,对溢洪道、防汛道路、发电输水隧洞、水库护岸进行整修提升,并配套完善水库安全监测,新建管理房、放水设施等管理设施。工程完成后将为水库安全稳定运行、南宁市饮用水源地安全、群众生产生活供水提供坚强保障,并提升水利景观效果。
  同时,汛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汛情监控和防汛工作。党员带头成立防洪抢险先锋队、抗洪抢险应急民兵排,开展灾情应急演练工作。
 

大王滩水库

抓实环境综合整治
提供优质水资源
  南宁市高度重视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为恢复湿地保育区生态系统,南宁市政府提出“还民一湖清水”的工作目标要求,2011年9月至今累计投入1.7亿多元,统筹协调多部门大力开展大王滩水库水面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全面完成水面环境综合整治。2011-2012年,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全面完成了大王滩水库水面养鱼网箱、库汊拦网、捕鱼网袋等7个项目的整治清理工作。整治项目涉及4个镇16个村委943个经营养殖户,共清除养鱼网箱14661个、灯光诱捕器258个、库汊拦网217处、捕鱼网袋946只、捕鱼网兜398个、库区养鸭44户、旅游竹排133只,有效控制了湿地保育区的水域污染。2015年以来,在明阳新桥明湖供水公司取水口水域开展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共投入220万元,建设水生态浮床7492平方米,改善库区水质及周围环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2018-2022年,累计投入约1260万元开展大王滩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持续推进水库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结合“美丽水库•清洁水源”工作目标,主要开展水面垃圾、库区船舶、库区违法违规捕鱼、岸上养殖、库汊拦坝、旅游休闲项目、入库污染源、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水源林改造恢复、库岸建(构)筑清理共10个整治项目。完成整治旅游休闲平台6个;清理养殖场总数209户;拆除库汊拦坝693座,建成及交付使用交通用途桥涵31座;拆解旅游船舶、变相竹排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用船94艘,上牌生产生活自用船舶1839艘;完成明阳工业区雨污管网排查改造及截污坝整改等工作,杜绝了污水排入水库,并建成及投入使用村屯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7座;完成速生桉更新改造5260亩;拆除库岸违规建(构)筑物25处约16185平方米;不定期开展水库违法违规捕鱼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查处、收缴电、毒、炸等违法违规捕鱼器具。同时,加强禁渔期水库巡查,做好渔业增殖放流,进一步丰富渔业资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湿地公园巡查监控常态化。2011年在库区内新增3个管理站,采购配置执法船2艘、执法艇10艘、冲锋舟14艘,招聘水源保护协管员23名,采取网格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在园区内全面开展日常巡查监控。一旦发现整治违规反弹项目,立即查处清理,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保证了水库水面干净整洁、水质清澈安全;发现非法砍伐植被、捕杀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制止,有效保护湿地公园资源多样性。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大王滩水库地表水质已由原来的IV、Ⅴ类水恢复到总体Ⅲ类水。目前,大王滩水库已成为南宁市第二大饮用水水源地,成为我国南部地区水库生态和水质保护典型示范。
加强资源管理保护
修复健康水生态
  为了做好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南宁市建立了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与制度,在“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管理处”基础上加挂“广西南宁市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牌子,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编制了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和细案,成立了湿地公园和水库建设管理指挥部,水库和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分别由市水利局和市林业局牵头组织落实。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制定了《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巡护规范》《广西南宁市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岗位职责》等多项制度性文件,明确了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各部门的职责,积极服务于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建设。由市林业局牵头编制的《广西南宁市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已于2020年5月起颁布施行。为水库发展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和治理工作。一是改造荔枝岛经济林木,打造鸟类栖息地,恢复生态岛。二是建设生态浮床,完成明阳新桥明湖供水公司取水口7492平方米复合型生态浮岛建设。三是清理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水葫芦、蟛蜞菊等外来物种开展集中打捞清理。四是渔业增殖放流,恢复水生态系统。开展“维护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人水和谐家园”渔业增殖放流行动,放流了鲢鱼、鳙鱼、鲮鱼等本土鱼种共计160万尾,增加渔业资源。
  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科研监测。一是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资源、植被资源以及渔业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资料档案,以便有侧重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开展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及湿地植物、植被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工作。三是开展水质、水文监测工作,每月对园区内11个断面的水质进行检测。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王滩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2017-2022年的连续监测发现,湿地公园内新增脊椎动物物种51种、维管植物物种197种。目前,湿地公园已监测记录在册的脊椎动物共计5纲30目93科352种,维管植物共125科334属437种。在352种脊椎动物中,有银环蛇、黄嘴白鹭、褐翅鸦鹃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共44种,黑眶蟾蜍、银耳相思鸟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绶草。
 
大王滩水库主坝

实现多重共赢
打造南宁市生态名片
  南宁市政府要求,湿地公园建设要围绕大王滩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湿地生境的恢复需要,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立体效果,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共赢,打造南宁市生态新名片。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是,建成集湿地体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资源多样、山水风光优美、湿地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湿地公园。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现已基本具有生态、社会、文化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即引领水源涵养。充分利用公园水系、林地、山地等优势景观资源,将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既成为城市生态涵养的一部分,也成为城市生态休闲游憩的一部分。其中,水环境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水库底泥污染治理工程及截污工程,可有效控制水体污染,改善并显著提升水质。通过实施植被的恢复和营造、护岸结构的改进和完善、重点区域污染底泥的治理、面源污染控制、生态监测系统的改进等,全方位、多角度恢复大王滩湿地生态系统,为动植物创造适宜栖息、繁衍的环境。
  明阳湿地恢复区在设计上力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和健全有效的水净化机制。污水先由前端污水截留后,经中端潜流湿地与氧化塘曝水净化,再经过人工气泡花园的层层过滤,最后通过净水梯田到达末端净水生态示范区,与大王滩原有自然湿地相结合,最终处理达标后流向大王滩水库。同时,将现有鱼塘进行生态处理,栽植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营造鸟岛及湿地岛屿,形成精致的湿地空间。
  社会功能,即实现人水和谐。以空间筑形,打造湿地科普馆、水文化博览馆、湿地体验区、海绵城市示范区、鸟类观测台、湿地栈道等科普教育空间,形成可观、可游、可娱、可育的特色科普教育空间。建设了1300平方米的科普宣教中心,设置感知湿地、初识湿地、湿意山水、诗意湿地、大美湿滩、保护湿地六大展厅,成为湿地科普的有效平台。同时,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合工作,实现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环境保护与居民生存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湿地公园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作为占地补偿或人工报酬。
  文化功能,即弘扬壮乡文化。以文化筑魂,打造具有壮族人文特色的服务中心、科普馆、亭廊、雕塑、服务设施等建筑,营造“大王传说” 文化广场、“那”文化园等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