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年会在苏召开
发表时间:2011-12-18
来源:苏州日报

为生态文明壮声势出建议谋举措
三大主题: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生态社会与制度创新、生态文化与绿色消费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一届年会昨天在苏州召开。此次年会以“生态文明,绿色转型”为主题,以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生态社会与制度创新、生态文化与绿色消费三个分会的形式诠释会议内容。年会还召开了中国生态文明高层研讨会,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分别发来贺信和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文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副主任李金明等研促会顾问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分别看望了陈宗兴等一行。
陈宗兴在讲话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中央领导同志在贺信和批示中明确要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和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动员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陈宗兴说,研促会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聚集的优势,团结有志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界人士,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促进上,创造一流的业绩,取得丰硕的成果,不辜负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对研促会的殷切期望。 陈宗兴强调,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抓紧开展我国生态文明宏观战略研究,深入研究破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方法,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创建,不断拓展区域和城市创建,切实加强对生态省、市、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等生态系列创建工作的服务,积极参与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体系建设,努力为推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李干杰在致辞中说,研促会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以特色鲜明的主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凝聚共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壮声势、出建议、谋举措。
祝光耀向大会报告了研促会筹备工作,提出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强调必须树立“大视野、大联动、大接力”三大理念,充分发挥研促会在政府与社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会上,副省长徐鸣代表江苏省政府做主旨发言。他说,“十二五”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时期。今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定实施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把“生态更文明”作为“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11月份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生态更文明”列入今后五年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环境指标列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提出将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推进六大行动,实施六大类、190大项、总投资约6000亿元的重点项目,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投入,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阎立代表苏州市政府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交流。他介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等六大战略,出台《关于深化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环保优先全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民惠民的过程,作为加强污染防治、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过程,作为提升全民环境意识、推动市民广泛参与的过程,环境保护实现了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到“全国生态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市”的三级跳跃,形成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向“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志愿者等400余人,市领导周玉龙、金海龙等出席了本届年会。二十余名生态界知名学者、专家在各个分会上就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创新,生态文化引领中国的绿色消费,以及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生态文明创建全过程等进行了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