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年会在珠海召开
发表时间:2012-12-02
来源:珠海特区报

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远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十八大以后,珠海如何做?怎么干?
昨天,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国家环保部领导、高端专家、知名企业家及各省代表汇聚珠海,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出谋划策,进一步为珠海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年会选址珠海,是对珠海生态建设发展30多年的一种认可。珠海这些年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措施值得通过本次年会向全国宣传、推荐。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祝光耀:
珠海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的缩影
曾在广东工作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祝光耀对珠海的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他说,珠海30年的发展中坚持了一条生态发展的路线,做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并没有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走出了一条富有珠海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国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中国生态文明与促进会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生态文明命名的组织,宗旨是集中全国各行业部门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次年会选址珠海,是对珠海生态建设发展30年的一种认可。”祝光耀认为,珠海这些年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措施值得通过本次年会向全国宣传、推荐。
协调绿色生态与经济建设
对于珠海未来的发展,祝光耀表示,珠海本身有着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基本上符合绿色生态城市的条件,但是要达到十八大对生态文明提出的新要求、达到生态文明示范市的标准仍需做大量努力,因为生态文明不单单是环境问题,一个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文明才可以称得上是生态文明。如果因为生态就停止发展是矫枉过正的、没有出路的。
“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环境质量也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珠海未来要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人居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的环境质量,在发展绿色交通等方面继续做更多的工作,并逐步缩小村镇与城市在这方面的差距”。
建立完善“绿色”法规
谈到对珠海生态文明发展的建议时他说,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生态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新问题,因此珠海可以在未来建立生态制度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层面上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完善生态制度保障体系,确保“生态”二字能够始终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祝光耀希望珠海能够保持一贯的生态发展路子,努力成为“美丽中国”的缩影。
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杜平:
节约问题解决不好 资源将难以为继
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大规模地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了工业体系,改善了人民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需求的增长以及资源开发强度、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但是福祸伴随而生,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大规模需求和发达国家对于资源的高度依赖,诱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和气候变化问题。
对此,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杜平围绕“生态文明与耕地资源保护”的主题,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了“四个转变”。
体会:过度强调GDP将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杜平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确定了我国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一个既有传承,又需要创新的巨大课题,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我国的土地、淡水都处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足以说明我国在资源上的相对贫乏”。杜平指出,在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很多国人没有考虑到问题严峻性,仍在浪费资源;我国很多地方在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并非绿色和低碳的发展,而是简单地追求GDP,从而导致资源的粗放利用并造成大量浪费,同时引发了一系列区域性生态破坏的事故,加剧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国家的重要资源非常有限,而且需求还会增长,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通过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燃眉之急’,同时要加大强化监管的力度。”
转变: 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
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杜平提出了“四个转变”。首先是必须加快推进以资源消耗强度控制为主,向强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宏观控制改变。我国对资源的消耗需求大,但同时资源短缺,经济还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还要提高,如果节约问题解决不好,导致总量增长过快,将使我国的资源难以为继。
加快推进以企业节约资源为主,向全社会节约资源转变。目前我国已对大中型企业的能耗、水耗进行约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现代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消耗不断加大,这就需要建立居民对能源使用节约和浪费的奖惩机制。
以价格控制为主,向以价格控制与市场需求控制相结合转变。杜平表示,现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需要重点考虑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态,在资源调价会加大支出的现实情况下,要考虑加大补贴力度。
以“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现代社会节约资源不仅是政府的强制要求,也应该是企业、社会机构、团体、组织以及公民的自觉行动。现代公民应该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要节约”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监督下,社会主管部门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如果能做到这点,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
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就是绿色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许多创新点,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沈国舫提出,十八大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其转变方向就是绿色发展。
“我国近二十年里也先后引进吸收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概念,但绿色发展比起绿色经济的含义更为宽泛,它不但包括经济发展的层面,也包括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层面。”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沈国舫院士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工具,这些都容易得到共识,但有一部分人以为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是要限制发展。
“我们不可能为了保护生态和环境而限制发展。我们不可能回到依靠打猎的原始社会去寻求与自然的和谐。”沈国舫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理性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层次,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杜绝奢侈性的浪费,这些都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发展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沈国舫院士发言中还专门强调了“林业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他认为林业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有首要地位。
“林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是纯自然的,低能耗、少污染的,它的产品都是可再生、高安全、易降解 。因此林产业应当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说,只要经营管理得当,森林生产供应功能完全可以和调整、支持文化功能相兼容。
发展现代的多功能林业,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林业是兼有生态保护功能和绿色生产经济功能的产业。“这在所有生产部门当中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特例。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抗甫: 以生态旅游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带来更大的机遇,生态旅游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陈抗甫从一开始就向记者表示生态旅游大发展的最好机会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