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有了AI数字专员
发表时间:2024-05-06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秦超
“灵灵,请介绍一下2023年白洋淀水质状况。”
“2023年1月—12月白洋淀水质状况:8个点位均值水质类别为Ⅲ类……”
在近日举办的“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走进河北雄安新区”媒体采访活动上,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朱天哲与AI数字人“灵灵”进行对话。

图片图为AI数字人“灵灵”在介绍2023年白洋淀水质状况。
据了解,“灵灵”取自白洋淀人杰地灵之意,3D形象取材于白洋淀的荷花、莲藕等元素。
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数据对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现状的准确认知,才能做好总量控制;而人工智能则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学习。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环境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更能为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坚实基础。
“我们的目标,是让‘灵灵’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的使用效率和交互性能。”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刘婷玥介绍说,“灵灵”基于AI大模型、数据中台、元宇宙等技术开发而成,后期还将逐渐完善生态环境态势AI智能预测、生态环境风险研判分析、生态环境报告撰写、生态环境决策建议等能力,辅助生态环境监测决策。
据介绍,通过对海量知识和数据的强化学习训练,目前“灵灵”已具备听、说、读、写、思方面的智能化能力,能准确分析和解读询问者的语言,将专业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解答出来。此外,凭借强大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精准调用与处理海量数据、提供更科学的研判结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
“目前已经导入生态环境监测相关教材2000多页、环境领域相关法律标准150余份、各类专业分析报告40余份、生态环境专业科普词条上百条。”朱天哲表示,知识库还在持续完善和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