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10-20 来源:中宏网 作者:王镜榕

  

  中宏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王镜榕)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完善顶层设计,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更好地发挥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要强化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同融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青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学界智慧,研发创新各方面形成组合措施,需要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研究员杨海龙告诉记者,长江经济带聚集了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各个城市之间既有竞争的能力,也有竞争的强烈意愿,容易形成定位重合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从更高层级出发,建立统一规划,明确各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生态,各个城市有自己专属的发展空间。通过设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如建立长江经济带政策协调委员会,通过定期的沟通协调等措施,为区域政策协调建立良好的指引。
  何青强调,在产业布局上,打造城市产业集聚化和城市间纵向一体化布局,发挥城市独特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聚集地区,需要对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各个城市应该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寻找自身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创造一批行业龙头品牌,建立起城市独特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发达,物流、人员、数据等来往密切,适合在不同城市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各城市之间应该通过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形成协同的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整合智库力量,设立创新基金,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学界研究方面,应当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高校云集的优势,建立长江经济带高校智库联盟,通过定期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等形式,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的谋划布局积极建言献策。”杨海龙告诉记者,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11个省市,涉及东中西三大区域,既有发达的城市群又有较为欠发达的地区,区域经济情况复杂,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找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实现有效的协同发展。高校作为我国经济研究最为重要的机构,有足够的能力、人才、经验和资金开展对长江经济带涉及地区充分的考察。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有许多著名高等学府,通过将各个高校的科研力量组织起来一方面形成研究人员之间的合力,更好地发挥各个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同时另一方面减少对同一研究课题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何青指出,在研发创新方面,需要通过设立区域创新发展基金,促进各地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跨区域合作申请,推动区域整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研发创新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长江经济带需要通过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合作,实现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创新过程共建,创新人才流动,创新风险共担,创新成果共享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各地在研发能力,研发资金,研发人才,研发需求的优势互补,最大化创新成果的诞生,最小化创新风险的冲击。
  “同时,避免因创新向头部城市过度聚集,导致区域研发创新成果分布严重不均衡的情况。通过设立区域创新发展基金,鼓励城市间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园区,创新中心等合作共享数据、研究成果等资源,促进创新和发展。”何青强调。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间在政、产学研四个方面的协同融通,戮力合作。”杨海龙认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区域政策协调机制,设立城市和区域间政策协调机构。其次,要打造城市优势产业和城市间产业链协作网络。同时,要构建长江经济带高校智库联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向提供严谨的论证。最后,要通过设立区域创新发展基金,促进区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技术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