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花开威海

发表时间:2022-07-11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生态是威海最大的品牌、

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财富

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海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居、环境优美。生态是威海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威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环保工作和环境质量“双领先”战略,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圆满超额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生态环境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厚植了威海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厚植了威海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

 

    在国家层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华夏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继2021年乳山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威海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   
    在省级层面,2019年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单项奖第一名。2020年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名。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威海南海新区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市级层面,全面构建“1+1+8”制度体系,制定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总体作战方案,明确了攻坚方向;全面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治本之策;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等8大战役,明确了治标之举。

 

 一、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

 

    在规划管控方面,颁布实施环境总体规划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建立了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

    在环保准入方面,严把环评“审批关”,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五个减量替代”,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以环境换发展“零容忍”。

    在执法监管方面,建设了环境监控、物联网移动车载大气监测、排污企业用电监管、危险废物闭环智慧监管4个平台,实施部门联勤联动,搭建起全领域、全要素、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面,我们坚决扛牢整改责任,建立完善环保督察整改台账、督导、销号“三个制度”,实行每月清单化调度,构建起市级综合督查、区市属地督查、部门专项督查的常态化督查体系,落实区市销号、市直部门验收“双轨制”和市县两级“双公示”的整改销号制度,坚决杜绝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

 

 

 二、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

作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们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把生态建设与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在解决国家方案提出的4项共性问题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旅游绿色发展2项个性目标,提出建立“4+2”试点模式,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1个领导小组、6个工作专班、N个责任单位的“1+6+N”工作体系,扎实推进5个方面59项建设指标、4张清单81项重点任务,在全国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市作为全省“8+1个城市”继续位列其中。在生态修复方面,实施了矿山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对151处废弃矿山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行动,清理近海养殖20多万亩。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唯一连续6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在全省第一个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重点入海河流、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三、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积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7.13%,高居全省第一位。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生产、清洁供暖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煤炭压减任务的地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华能高温气冷堆、国核一号、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东接日韩、西连欧洲的国际物流枢纽,推动威海港与青岛港整合,启动实施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2021年,威海港集装箱标箱量同比增长23.11%,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6%,港口集装箱铁路水路集疏港比例达到56.2%。加快农业投入和用地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肥增量计划。提升绿色生态用地质量,促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54%。

 

四、实行最严厉的责任考核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市生态环境委员会,编制部门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等,推行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全面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

    注重发挥立法的作用,制定5部地方性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其中《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威海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属全国首创。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开展“人大环保世纪行”活动和专项执法检查。

    注重发挥执法与司法联动的作用,生态环境、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建立了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生态环境、检察院、海洋、海事、海警等部门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无缝连接。

    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知识竞赛中,排名全国第二。注重发挥目标绩效考核的作用,将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要求作为约束性指标,在省内率先建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驻区专项督查制度,组织8名县级环保督查专员常驻各区市实地督导检查,在72个镇街设立了环境空气监测子站,每月对镇街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和通报,对连续2个月以上排名后五位且不达标的,实行约谈问责,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