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国家自然保护区

发表时间:2016-09-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菡娟

你了解国家自然保护区吗?我国目前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有哪些意义?还面临什么问题?本文将通过一组数据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已走过60年风雨历程

1956年10月,当时的国家林业部草拟了《天然森林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在广东肇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由此开始。

此后,自然保护区在各地迅速成长起来。至今,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走过60年的历程。

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方式和制度,确立了环保部门综合管理与林业、农业、国土、水利、海洋等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6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均呈“S”型增长(图5)。1956-1980年,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缓慢甚至停滞;1981-1990年,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加速增长;1991-2005年,抢救性地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使自然保护区总数和面积均呈快速增长;2006-2015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平稳增加,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层次较为丰富、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5大功能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主要有5大功能:

①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 保护生态环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 物种基因库和自然资源本底,为研究物种演变、濒危物种恢复、生物技术研究和自然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④ 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等活动的自然博物馆;

⑤ 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景观美学价值,其实验区的部分区域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积极手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我国已有2740个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其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分为省、市和县三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03万平方公里。

其中,我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总面积96.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5.90%,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最重要组成;省级自然保护区861个,总面积37.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5.53%;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433个,总面积为12.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56%。

虽然我国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有2294个,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83.72%,但总面积仅50.08万平方公里,仅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4.09%。

分3个类别9个类型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分类,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将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

3个类别分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其中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和古生物遗迹类型。

同时,根据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小分类,将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小型(≤1平方公里)、中小型(1-10平方公里)、中型(10-100平方公里)、中大型(100-1000平方公里)、大型(1000-10000平方公里)和特大型(〉10000平方公里)6个等级。

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29.80万平方公里;其次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23万平方公里)和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12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黑龙江科洛南山五味子县级自然保护区,仅为0.003平方公里,以五味子这一珍稀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青海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中华水塔”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临4大挑战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相应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部分建立时间较早的自然保护区将一些村镇、农田、工矿企业划入其中,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有待健全。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

三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部分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管理人员。部分地方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尚未到位,一些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相关支持资金分散,地方财政支持十分有限,严重影响管护能力。

四是区域布局尚需完善。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不足。包括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在内的海洋保护面积约占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4%,距《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倡的到2020年10%的目标仍有明显差距。一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还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