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文: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意味着什么?

发表时间:2023-09-08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2023年第3-4期合刊 作者:常纪文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作为曾经参加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评估的亲历者和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研究者,我觉得依照国家法定程序设立这一国家全民活动日,顺应了各方面的期盼,既是对我国前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历史总结,也是对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全民部署。
  一、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是对我国前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历史总结
  2003年1月28日,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浙江省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同年6月27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7月11日,浙江省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会上签订 了《2003-2007年省市长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此次大会并作动员讲话,强调生态省建设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浙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年8月 19 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从此掀起了建设生态省的热潮。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这一论断的指导下,浙江省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推进生态修复,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发展转型,目前浙江省已成为全国绿色共富的示范省。2019年上半年,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评估,生态环境部专家验收组对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成就予以高度肯定,一致同意浙江省提前两年通过生态省建设验收。这说明,在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8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持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具体来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以下四个转变:一是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二是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三是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四是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在这些转变之中,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更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这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实践中经得起我国历史的反复检验,其正确性和指导性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时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到会指出“中国在应对国内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领导力”,这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由浙江走向全国,其实际成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充分肯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说明其在国家层面是一个值得全国纪念的日子。
  二、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是对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全民部署
  6月5日既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在每年的6月5日,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提升全球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伟大的历史斗争和艰苦奋斗,通过中国式思维和中国式方法,解决了中国本土现实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生态环境问题,打通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一些卡点和堵点,并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走本土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自己选择的,是中国自己探索的,也是中国自己坚持的,为此我们既需要记住这个科学论断提出的日子,也需要在这个日子采取得力措施,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上升为全民观念,落实为全面行动,在实践中呈现蓬勃生机和活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环境日之外决定设立全国生态日,顺应了各方面的期盼,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环境保护法》,将全国生态日巩固进法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党和国家文件提出了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和2050年美丽中国全面实现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低碳发展战略。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按照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要求,一以贯之地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地位,增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2023年的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两山”理论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举行,各地结合实际举行了多项活动,有关媒体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成效予以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发挥全国生态日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等作用,需要国家与地方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既接 “天线”也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方法和工作措施,展示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成效与现实挑战,传播各地生态产品价值系统性实现的成功案例,倡导各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成功做法,宣讲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反面典型及其危害。通过宣传教育,既深化关键少数人群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水平,也加强社会大众对生态文明的感性认知,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提高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中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思想认同、制度认同、方法认同和文化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宣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好故事,更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