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存宽:雄安新区应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

发表时间:2017-04-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包存宽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被称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习近平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以“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雄安新区的设立,将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由此可见,雄安新区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且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这些都是雄安新区的优势所在。此外,雄安新区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核心水系,未来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须始终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目标进行;另一方面,作为中央决策重大部署,雄安新区无疑是国家新区的升级版,应承担起为其他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经验、提供示范的重任。

笔者认为,新区开发建设应谨记紧凑、适度原则,超越理论上的所谓承载力或容量的计算。在不同的空间尺度,比如整个行政区域、新区的规划控制区域、新区的建设区域及建设区的不同功能区,以生态红线不突破、污染总量不增加、环境质量不下降为最低要求,不可盲目、贪大。建议将雄安新区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从以下5方面率先开展试验或试点。

第一,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作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相关决策的依据与行为规范。

一方面,通过生态环境规划与战略环评等政策工具,建立引导与约束政府重大决策行为的环境保护机制,将生态文明理论具体化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环境规划与战略环评,形成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企业、社会协同推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各级政府部门各类行为主体的决策,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慎重决策、科学决策、综合决策。

第二,开展空间规划试点,明确划定“三个空间”、确定“两个边界”。

雄安新区须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2015年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并明确要求通过空间规划划定“三个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确定“两个边界”,即开发边界、保护边界。

“三个空间”的划定是柔性的,每类空间的性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每类空间有其主导功能。同时,每类空间都应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两个边界”应是刚性的,不仅要对需要保护的对象或范围(如白洋淀及其周边一定范围)严防死守,确保保护边界不被突破,而且要对新区各类开发活动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开发活动不过界。雄安新区应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实现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等。

第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力量。

雄安新区建设应着力于生态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供给、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尤其要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重点,也是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雄安新区要探索建立统一高效、联防联控、终身追责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生态环境价值、让保护者受益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对应生态和资源问题的制度等,以彰显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力量。

第四,以人为本,解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民生问题。

中央明确雄安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开展雄安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或准则;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重点解决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环境问题。这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获得感,又是雄安新区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优势资本。

第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吸引各类资本进入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

雄安新区的发展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需有效整合政府、市场与社会各方力量。日前,26家央企集体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这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或政治敏感性,但央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济人角色也预示着其对雄安新区美好“钱景”的期待。如何将逐利的资本吸引到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着实考验着雄安新区建设者的智慧。

为此,需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机制,吸引各类资本进入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