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15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

发表时间:2016-10-21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2015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着重分析了农业与气候变化的互相影响及应采取的农业改革措施。

报告指出,一方面,当前农业生产模式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日趋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将对世界粮食安全,尤其是撒哈拉以南洲国家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当前农业生产模式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采取科学的生产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指出,粮食和农业必须放在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政策和行动应对脆弱性和风险,并建设具有抵御力和可持续性的农业体系。

报告提出,引入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后,可以大幅改善粮食安全状况和形成对气候变化的抵御力。尽管改良的农业生产方式拥有巨大潜力,但在农民中的普及率依然十分有限。这些生产方式的普及常常受到政策的阻碍。诸如投入品补贴等政策导致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得以延续,而不利于推广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土壤养护、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方式。小农在通往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尤其面临诸多障碍,他们获得市场、信贷、推广服务、天气信息、风险管理工具和社会保障的途 径都非常有限。

报告认为,能否因地制宜地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的15亿小农户改变生产方式,是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报告提出,可持续农业集约化和多样化是有效途径,另外还需要结合非农就业机会的创造,包括本地就业机会和城乡紧密联系之后带来的就业机会。

报告还认为,农业乃至整个粮食产业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负有重要责任。农业、林业和土地用途改变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五分之一。整个粮食系统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比更高,因为农用化学品的制造会产生排放,农场经营以及产后运输、加工和零售环节还要使用化石能源。

报告显示,随着农业产量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断提高,农业排放量也会增加。农业的碳氮循环管理需要得到显著改善,以降低排放强度,即单位农业产出排放量,从而遏制农业排放量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实现农业领域的减缓潜力并非易事,不仅因为农业领域需要重大 转型,普及先进生产方式,也因为对农产品的需求预计将出现增长。另外,减少粮食浪费和损失不仅会提高粮食系统效率,还能降低自然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压力。粮食加工、储存和运输阶段的能耗与排放强度很高,且仍在上升。降低整个粮食链的排放强度需要改变消费者意识,以及为环境足迹较小的食品提供价格激励。重新平衡膳食以减少动物源食品将对此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许还能对人类健康带来益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