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在京举办

研促会组织承办“全球生态文明”议题

发表时间:2021-09-06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9月5日,由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作为本届论坛的合作伙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功组织完成了“全球生态文明”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也是从容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激发社会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举措。他表示,衷心希望参加本届论坛的各方代表和嘉宾,为建立充满生机、多元共生的全球慈善生态提出远见卓识,团结起来共同战胜困难,推进全球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届论坛主题为“慈善生态,共赢挑战,永续发展”。论坛定向邀请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企业、公益慈善组织、高等教育机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科技善向、社会服务、生态文明、国际共识等议题,凝聚共识,推进行动。海内外百余位嘉宾在线上和线下出席会议。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担任“全球生态文明”议题主持人。他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成效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宣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晋灵围绕实现“双碳”目标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做了分享。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作议题总结。

贾峰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减碳。不仅生产领域要减,消费领域也要减,而且从现在就要减。消费领域的减碳,要推动公众参与,要全民总动员,其中政府要提供好的基础设施,相关的企业也要提供更多的类似共享单车等减碳服务。只有加强跨界合作,才能够尽快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马爱民说,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政府各部门正在积极地落实研究制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也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相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赵晋灵介绍了亿利资源集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运用科技手段将沙漠变绿洲,保护了物种资源;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他呼吁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共同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最大的自然事业,为人类的生存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龙登高在议题总结时,高度评价了本议题嘉宾的发言,他说,三位嘉宾的演讲都契合了本届论坛的主题科技向善。他认为,要推动减碳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托于技术进步,还要发挥产权与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在政府的引领下,发挥社会和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

据悉,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已成为全球范围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经验分享、学术交流、政策倡导和实践推动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首次设置生态文明议题,由我会邀请的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在大会发表了主旨演讲。据统计,本届论坛网络直播吸引了20多万人参加。(刘洪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