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兴: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发表时间:2018-02-09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作者:陈宗兴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 陈宗兴 

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我们要衷心拥戴、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一、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是要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等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比如, 在发展不平衡上,既有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有供需结构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则突出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能力及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任重道远等等。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14 个坚持”,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基本方略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回答和解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实践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更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应当深入学习领会和认真贯彻执行的。

 

二、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思想理念深得民心,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定位、基本理念、目标指向、关键举措等诸多方面, 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各地各级、各行各业砥砺奋进、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内国际普遍反映, 这些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年初,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重大问题,组织部分会领导、理事和会内外专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建议》。我们签报给了中央有关部门,相关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有所体现, 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其本质做了全新的概括和升华,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这一新征程的显著标志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 理念更加深刻,目标更加明确, 部署更加全面。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好地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深融入、全面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助力提高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十九大着眼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保留好乡村风貌。近年来我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一些地方在传统村落、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并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三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区域、城乡、陆海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我国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分布面积大。要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坚持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协调。要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绿色经济。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加快培育发展符合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把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支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启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工作新征程

回顾2017 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按照新一届理事会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智囊智库、桥梁纽带、支撑服务作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积极发挥全国性社团的智库作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做好向十九大建言献策的同时,向“两会”提交了有质量的建议和提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提供了化肥减量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等专项调研报告,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等一批研究成果。举办县域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矿区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研讨活动。

二是为区域、地方和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服务。持续拓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状况评价, 研究编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和主导编制一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开展绿色企业示范评选,推动生态文明大数据、过程农业、绿色交通分会等分支机构筹备成立工作,全过程参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巡查行动等。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发布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大讲堂,改版升级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网站、微信微博,联合百所高校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实践活动等。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在生态文明美国国际论坛、中日环保高级别圆桌对话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社会组织座谈会等国际活动上开展交流合作。过去一年里,研促会在党的建设和社会组织评估中也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和民政部的充分肯定,被授予相应荣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自身建设与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殷切期待还不相适应。

在新的一年里,研促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以生态文明命名的社会组织,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按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新要求,深刻思考、整体谋划明年的工作。

一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组织构建全国性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相关同志的智慧和智囊作用。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协调组织跨领域、跨行业专家团队,积极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要加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典型案例、示范经验、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二是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不断拓展生态文明服务领域。提高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面向生态文明试验区、示范区和行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公众参与。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地区、行业生态文明培训,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骨干人才。按照社会性、广泛性、包容性的原则,加大会员发展力度,适度扩大分支机构规模。

四是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完善修改“章程”和发展规划, 根据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规范的同步提升。

展望研促会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自觉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的使命和责任。要进一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补足短板、改进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要持之以恒加强我会思想、制度、队伍和能力建设,抓常、抓细、抓实,把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新时代要有新思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用十九大精神来检视和考量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坚决摈弃不合时宜的思维和观念,以更高的站位、视角、标准和要求,调动会内外各方面力量与资源,努力推动我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不忘初心、秉持宗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全部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