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的铜陵路径

发表时间:2020-04-15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作者:周四九 郭忠

2019 年 4 月,安徽铜陵入选全国首批 11 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市名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近年来积极破解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难题,系统推进城市固废综合治理,加快城市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探索“无废城市” 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铜陵是传统工业城 市, 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类多量大。这些固体废物以矿山采选、火电、冶炼、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为主,围绕尾矿、粉煤灰、炉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掌握一项或多项核心技术的综合利用项目。2018 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1458 万吨,危险废物产量为 32 万吨,处置利用压力依然很大。自 2010 年以来,城区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在 10% 以上,2018 年,全 市 生 活 垃 圾 产 生、处 置 量 为 20.66 万吨,相应地,其生活垃圾(污泥)处理能力为 600 吨 / 日,基本可以满足需求。此外,2018 年,建筑垃圾产生、处置量为 369 万立方米;2019 年,餐厨废弃物日收集处理量 70 吨。在农业废弃物方面,2017 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7.31%,全市秸秆 “ 五 化” 利 用 企 业 共 有 32 家, 2018 年,全市养殖场总体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 92.6%。

铜陵在多项试点示范工作中,从目标量化、项目准备、政策设计、体系完善到机制健全等都进行了系统考虑和安排,形成了顶层上有设计、实施上有计划、推进上有体系、协调上有机制、考核上有办法的“五有工作推进法”,为固废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铜陵是全国首个企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三示范”城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绩效评估全国唯一连续四年优秀的城市,总评考核全国第一;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超额完成批复的目标,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总评优秀;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城市试点中率先建立绿色转型发展试点指标评价体系,编制的有色、化工、电子等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管理办法填补国家和省重点行业 10 项能耗限额标准空白;生活垃圾分类城市试点正在推进,在 153 家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和 46 个居民小区采取垃圾强制分类模式;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市 1362 家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收运协议签订,实现了主城区酒店、食堂的全覆盖;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和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尽管如此,铜陵“无废城市” 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一是长效机制创新不足;二是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塑造不足,导致固体废物源头减废中途用废难度大;三是再生资源及垃圾分类投收运处服务体系不完善、设施不完备,导致一般固体废物分类利用难;四是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不够强;五是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市场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强;六是绿色创建开展不够深入,无废理念不强;七是组织、资金、科技等支撑力量不强。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对于铜陵如何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我们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加快创新“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 “无废铜陵”试点指标体系。对照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要求,从城乡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率及措施、资源化利用率及措施、安全处置、支撑保障及群众获得感等五方面科学构建“无废铜陵”试点指标体系;探索绿色 GDP 考核,将“无废铜陵”重要建设指标纳入市、区(县)、乡(镇)、村(社区)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审计以及文明单位(城市)创建体系。

第二,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深化机构改革,总结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中的监管经验,建立发改、经信、生态环境、城管、国土等市直部门“无废铜陵责任清单”,强化其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等方面职责;完善固废管理产生源清单、规范化管理清单、监管责任清单等清单机制;推进“城市超脑”工程,加快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三期工程建设,建成覆盖固废、大气、地表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要素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完善“互联网 + 城乡联动 + 部门联合”等固废监管机制。

第三,分类完善收废运废用废等基础设施立项、投资、建设及运营机制。比如,完善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以及水泥和电力等企业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机制;完善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处理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以及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等低值废物的补偿机制。

第四,完善公众、环保志愿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其他机制等。

 

二、加快打造“源头减废 + 过程用废”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第一,发展现代生态工矿业。支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固体废物实现源头减量;推进现有工艺体系技术升级改造,促进含铜固废、冶金废渣、高热值固废和危险废物等在工业体系内部循环利用;围绕铜冶炼、硫磷化工、建材三大产业,依托 ET“工业大脑” 项目,推进“工业 - 环境大脑” 试点。以铜、硫磷化工、建材行业配套静脉产业建设为重点,探索动脉产业、静脉产业融合发展的铜陵模式;以提高金、银等稀贵金属提取能力为重点,建设铜冶炼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延伸铜资源产业链,促进铜冶炼行业除尘灰、冶炼废渣等就近、高效资源化利用。以降低磷石膏、钛石膏产生量,提高副产石膏品质为核心,实施磷酸产品和工艺升级替代、钛石膏预处理工艺应用。完善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建立硫磷化工产能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工业副产石膏产生环节和综合利用环节技术标准要求,督促产膏单位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尽快消化磷石膏存量。探索工业固废用于工矿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政策,协同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与矿山区域环境治理。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开展矿山固废、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治理,到 2020 年,绿色矿山创建面达到 80%。

第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引领现代农业。提升铜陵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陈瑶湖农业产业园区等国(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探索农村“田园综合体” 等新型产业模式,加快稻虾种养田园综合体、山水林田湖区旅游观光生态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普济圩争创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枞阳县及郊区、义安区的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强化粮食、水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秸秆全量利用,生物质能开发以及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关于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智造铜陵”“数字铜陵”“线上铜陵”“知识铜陵”以及皖中南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建设,力争培育建设 3 家省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15 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 家省级特色商业街区、一批高质量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目标。

 

三、加强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一般固废及生活垃圾回收

第一,面向大众建网络。以改善涉废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方便千家万户及一般固废产户进行生活垃圾(固废)分类和投放为宗旨,分类探索建立“垃圾(固废)产户 + 第三方收运平台 + 固废利用企业”的废物综合回收利用服务体系。 

第二,依靠互联网建模式。探索“互联网 + 再生资源 + 园区利用”“互联网 + 垃圾分类 + 利用处理”“互联网 + 旧物回收 + 旧物交换”等模式。 

第三,让老渠道焕发新活力。比如,利用供销社开展生产生活物资集中配送、废弃物集中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四、加强全过程管控,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

第一,抓重点。加强对企业、医疗、教育等重点涉危废单位一把手及相关人员的法制教育、业务培训,确保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实现全收运及全处理;根据铜陵市铜、硫磷化工、建材等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利用等环节的特点,分类分环节建立管理政策及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对铜冶炼、硫磷化工行业典型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及处置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第二,抓共治。依托社会治安管理、市容市政管理、交通管理等体系,健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强化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的社会化监督、网格化监控、联动性惩戒等工作机制和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危险废物社会共治的局面;以大宗危险废物长江水运转移监管为突破口,提升危险废物跨境违法案件多部门快速响应能力,遏制危险废物非法倾倒等违法案件高发态势。

 

五、加强培育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市场内生动力

第一,整顿固废回收市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欺行霸市行为,保障固废交易市场的公平竞争。

第二,完善固废治理费用市场调节机制。针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等不同类别固废在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不同需求,探索建立既体现社会、资源、环境多重效益又照顾不同投资投劳主体经济利益的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建立与固体废物产生量、分类质量相挂钩的收运及处置收费制度;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将餐厨垃圾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工业企业余热发电等纳入区域电网建设,提高相关项目综合效益,促进固废能源化设施实现市场化稳定运行。

第三,完善政府采购、绿色金融、税收优惠及环境责任保险等制度。强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材料及产品政府强制采购、优先采购要求,促进相关产品市场推广;优化绿色发展基金及金融产品设计开发,探索建立促进固废利用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模式;落实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深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试点,撬动和保障社会资本投入固废治理,逐步扭转“循环不经济、经济不循环”的发展模式。 

第四,推进固废第三方治理。

 

六、加快塑造无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可通过建设专网或手机 APP,开辟专栏、组织专题活动等方式,将“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和重点任务宣传到城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组、社会公众。

第二,深化无废创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五清一改”、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无废出行、无废餐饮、无废商场、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村组、无废家庭、无废工厂、无废包装、无废快递、无废运输、无废工地等创建活动。

第三,畅通监督渠道。利用网站、微博、微信、APP 等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建立民意监督平台,开通投诉监督电话热线,开辟聚焦曝光栏目,设立民情民意留言箱等,全面畅通“无废城市”建设公众监督渠道。

 

七、加强组织、资金和技术支撑

第一,强化组织支撑。分别在市、区(县)、镇(乡)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各部门骨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负责制定并实施“无废城市”试点方案,负责组织协调各项试点工作。

第二,强化资金支撑。统筹各类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大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可持续投融资扶持力度;各部门对照任务和要求,组织相关单位申请各级专项资金;完善“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三,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各项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领域科技成果研发、验证、转化和落地。

 

〔周四九,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副教授;郭忠,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本文为基金项目 2019 年铜陵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关于铜陵建设“无废城市”的对策研究》(TLKT2019-15) 和 基 金 项目 2019 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新时代加快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固体废物治理的实证研究”(QS2019075)的阶段研究成果。原标题《关于铜陵建设“无废城市”的对策》,内容本刊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