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水城市|一纸山水秀 千年留墨香 请到宣城来品绿

发表时间:2019-01-26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媒体印象:宣城的山水特色,贵在灵秀二字。有名山,如敬亭山;有名水,如桃花潭。山水孕育人文,自古以来以笔墨纸砚之乡闻名,山水充满了书卷气。绿染大地,水墨丹青,处处可入画。

专家点评:山水为韵,文化为魂,如何保护利用好山水和文化的宝贵财富?宣城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为目标,翻开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下辖县市已经全部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这在全国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可谓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的榜样。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自宣州,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江东大郡,江南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宣城下辖六县一市一区,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80万,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宣城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打造山水文化生态之城,致力把一方水土建设成为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回望建设路,全市山水文化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宣城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安徽省生态市、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县实现全覆盖。根据《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宣城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生态立市,翻开了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宣城持之以恒地把生态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的目标,绿色生态俨然成为宣城“烫金”的名片。市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工作方案》《宣城市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彰显出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气魄,翻开了宣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宣城山水清远,河网密布。环境改善,把水治好,是头等大事。2017年,宣城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在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的基础上,将河长设立扩大到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参与,各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在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的基础上,不断向库、渠、沟、塘等水域及小微水体延伸,真正实现河长制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的全覆盖。目前,全市共设立市级河长18名,县级河长158名。

为了让“宣城蓝”成为城市的主打色,近年来宣城全面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2017年,全市共摸排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项目535个,目前已完成整治534个项目,完成率99.8%。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面,宣城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宣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制定了具体工程项目的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不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巡查力度,推广“蓝天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确保让市民呼吸到优良清新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造“绿色银行”,实现生态富民效应,宣城还探索林业产权制度创新,成为国家22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试验示范区。宣城积极探索了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产权分离,确权发证林地面积956万亩,发证率达98%。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国土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69.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17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59%。

在大多数人眼里,现在的宣城市更像一个精雕细琢过的大公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精心打造园林城市是宣城生态建设的点睛之笔。突出规划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引领作用,以“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多廊道”为重点,宣城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

俯瞰城市,绿染大地,水墨丹青,处处入画。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生态立市不仅要保护好生态,还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文化旅游是重要途径。近年来,宣城按照这一思路,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旅游精品景区等,正在成为游客乐游之选、流连之地。“加强区域合作,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这一战略定位,树立了宣城旅游发展的全新坐标。

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旅游精品景区。为下好旅游产业发展“一盘棋”,全市各地纷纷结合实际推进重点景区创建工作。旅游大项目建设,促使全市各大旅游景点带来了让人瞩目的荣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旌德县旌阳镇被授予全省首个、全国第6个“国际慢城”称号,绩溪县龙川景区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宣纸文化园跻身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绩溪县家朋乡荣获全国首批“摄影小镇”称号。

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紧扣宣纸及其衍生品、宣笔、徽墨、宣砚,培育和挖掘了一系列书画旅游产品,开展了文房四宝卡通人物形象评选及系列文创产品研发。

加快打造一批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宣城结合主要客源地需求,着力打造了中国文房四宝探秘之旅等十条精品线路,以及“华东黄金旅游走廊之旅”一条特别推荐线路。联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及长三角周边城市,共同打造国内大循环精品线路,其中2条线路被评为全国精品线路,7条线路被评为长三角、安徽省特别推荐线路。

加快创造一批紧跟世界潮流的旅游新兴业态。近年来,宣城大力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目前,宣州区昆山湖、官塘湖等乡村休闲度假区对外开放;郎溪县伍员山水农业公园加快建设,大佛山养心谷研学旅行基地正式对外营业;绩溪县新安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胡开文、良才两个徽墨产业园一期建成,徽文化产业园、劳模徽菜食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