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渚湖

2022-04-02

来源:生态环境部

[打印]

下渚湖位于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湖州南部,紧邻杭州市,属德清县下渚湖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是国家湿地公园、4A级风景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面积36平方公里,是具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湖区内有港汊1000余条,大小土墩600余处,形成湖中有墩(岛),墩(岛)中有湖,港汊纵横,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观,为江南最大湿地。下渚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2004年建立了国家级野大豆原生境保护点,2008年建立了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800多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下渚湖湿地资源保护项目获得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治理背景

曾经的下渚湖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垃圾湖、大型水产养殖场,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水体污染严重。治理前,湖泊内水葫芦泛滥、围栏网箱养殖遍布、水产饲料投放、农家乐生活污水、内塘水产养殖废水直排入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2014年以前,下渚湖断面水质最好仅达到IV类,1/4水域覆盖水葫芦,1/3水域进行网箱和珍珠养殖,包含农家乐在内的环湖105户农户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入湖支流两岸高污染水产养殖、生猪、鸡鸭等畜禽养殖和温室龟鳖养殖废水直排,环湖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无截污纳管。

二是湿地功能退化。治理前,湿地和支流淤泥堆积,河流不畅通、岸边无护堤、防冲能力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防洪标准不达标。农民填湖造塘、侵占水域面积时有发生,湿地红线范围内被侵占用于养殖的面积达500余亩,使蓄洪防旱功能大受损失。

三是生态结构单一。人类活动的密集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生动植物、鸟类结构简单,湖泊内鱼类品种单一,一些对水质有要求的本土动植物,如鳑鳊鱼、土布鱼、螺蛳罕见踪影。

二、主要的症结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去,下渚湖街道作为农业大镇,传统养殖业一直是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1年,有外荡水域珍珠养殖950亩,围网养殖240亩,主要投放畜禽粪便、动植物蛋白等肥料和饲料,因养殖密度高、投放饲料量大,水质长期呈黑臭状态。湿地5条主要流入河流两侧,共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温室龟鳖养殖棚、生猪养殖场、鸡鸭养殖场等300多个。这些养殖场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入湿地主要河流水质长期在劣V类。同时,青虾产业作为下渚湖街道的支柱性产业,高峰时期养殖户达到800多户,但低小散的模式,过高的养殖密度,养殖效益低下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下渚湖周边6个行政村3400余户农户生活污水无任何截污纳管,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环湖105户农家乐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生活垃圾收集不完善,群众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江南水乡河网成为天然的垃圾回收站,环境卫生难题村里、城管、交通、水利等部门推诿扯皮,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层面,未建立起一系列治水护水机制,重视程度不够。受限于湿地保护区内不得建设工业企业,同时也无相应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导致群众靠水吃水,主要收入依托农业,环湖各行政村养殖业发展迅猛,侵占敏感生态空间时有发生,如唐家琪村在湿地生态保护区范围内侵占湿地面积150亩用于牛蛙等高污染养殖。同时,对一些群众传统的不良生产生活方式没有进行约束,如拖网捕捞、过度捕捞水生生物(螺蛳等)等。

三、治理举措

自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五水共治”,下渚湖遵循“保护优先、源头治理、科学修复、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保护湿地良好的原生态湿地环境。

一是围绕规划抓清退。先后编制《下渚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湿地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大区块,湿地率达59.86%。围绕规划的实施,先后对红线范围内农业养殖全部清退。其中,清退了外荡珍珠养殖950亩、清退了生猪养殖场230个,减少存栏5万头,清退养鸭等禽类养殖场93个,减少存栏18万羽(头),清退温室龟鳖养殖棚12个约9万平方米,现在的下渚湖范围内,已见不到任何畜禽、龟鳖、珍珠等养殖。开展湿地水域内围网养殖清退,网箱取缔16万平方米,回收水域2427亩国有水面使用权。为彻底解决环湖农家乐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对一个自然村105户农户实行整体拆迁。

二是围绕控源抓治理。做好青虾养殖尾水治理。为了促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下渚湖街道于2016年在全局范围内打响了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攻坚战,并建立了长效运维机制。推行“四池三/二坝式”(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湿地洁水池、过滤坝)渔业养殖尾水净化模式,确定了以村为治理主体,分片分区域集中治理的模式,并通过智能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全程监管,目前全街道1万亩左右的青虾养殖共建设尾水治理点43个,实现全覆盖。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一根管子接到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将“卫生间污水、餐厨间污水、洗涤池污水、洗浴间污水”纳入同一根管子,采用“县里统一考核,街道维护监管,村里设施维护,农户门前包干,企业负责运行”的“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环湖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全部纳管,受益农户10432人。做好环境卫生治理。推行涵盖城区、公路、河道、集镇、村庄五大区域的“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环卫职能集中到城管部门,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既提高了环卫作业的效率,又促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三是围绕生态抓修复。下渚湖在持续优化水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水环境生态修复,针对湖泊类型湿地,建立了“水下森林”模式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中构建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结合挺水和浮水植物,各类水生动物,多种有益微生物为一体的稳定水生态平衡系统,让水体有自净能力,进而改善水质,形成“水下森林”的生态景观。目前已建设环湖1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经过检测,各项污染物指标明显降低,水质透明度明显提高,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以上,部分时间段已稳定在Ⅱ类水,水体及周边景观效果也大幅提升。为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改善水体藻类情况,提升水生态环境,下渚湖一直坚持进行增殖放流,几年来,共放流了中华鳖、鲢鱼、鳙鱼、草鱼等生态鱼种7000万尾。

四是围绕行洪抓清疏。全面提升湿地防洪能力,投入资金4700万元,开展了下渚湖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下渚湖周围大小39条河道,采取水系沟通、清淤疏浚、生态护岸、生态修复、闸坝修缮、亲水设施及景观节点建设等方式,共治理河道42.8公里,清淤疏浚71万立方米,生态护岸22.8公里,植物护坡1.34公里。

五是围绕机制抓管理。为切实提高湿地范围农户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每年对相关行政村实施生态补偿700余万元。在全国率先实施“河湖健康体检”,对环湖60个水体以基础、水文、水质、生态、管理、病史等六大类18个指标对河湖进行全面体检,成功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实施“生态绿币”机制,用绿币基金奖励在治水、护水等环保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社会群体,带动全民自觉维护水体环境工作,目前生态绿币基金库折合人民币已达134万。开展数字化治水,在全省首创“护水e站”,并更新升级成“公众护水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将“五水共治”中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广运用。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日常通过芯片扫码评价考核民众家庭垃圾分类参与率、精准率。建立数字乡村一张图管理,以“一图感知”的方式实时掌握生产、生活和生态变化情况,并对接视频检测、五水共治、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数据接口,在数据共享交互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管理。推进“基层河长”履职,围绕“一看、二查、三巡、四访、五落实”基层河长履职五步法,深入基层宣传走访,收集群众投诉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将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四、取得成效

一是生态功能显著加强。经治理,下渚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景观体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抗洪排水能力明显优化,发挥了湿地的“绿肾”效应。从2017年起,下渚湖湿地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800多种珍稀动植物在这此繁衍生息。鸟类中的“东方宝石”朱鹮,全球十分之一在下渚湖,并已成功在野外放飞,目前已在野外自然繁衍到第三代。下渚湖先后被命名为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级野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并获评“中国最美湿地”称号。

二是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得益于下渚湖良好的生态资源,下渚湖成为长三角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120万人,获评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下渚湖二都小镇依托“水下森林”,打造了“湖色森鲜”夜市,游客数量比往年同期翻三番,带动了二都小镇的农户农产品销售和民宿业、餐饮业的发展。下渚湖街道素有“中国青虾之乡”的美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水域环境,为青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下渚湖也拓展青虾文创、旅游等多种业态,延长青虾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成立青虾产业农合联、打造“水精灵”青虾综合服务中心,制定品牌推介计划等措施,实现青虾主导产业链延伸、产业经营模式优化,从苗场到卖场提供一站式服务,每日青虾交易量超4000斤、每日交易额逾20万元。

三是生态机制不断健全。下渚湖率先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并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了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四池三/二坝式”净化模式)创新得到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同志的重要批示,并在全省推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肖放亲临现场调研,并称该项治理走在了全国前列,开创了传统渔业迈入绿色生态养殖新时代。治水护水的生态绿币机制、河湖健康体检机制、治微九式、数字化治水、治水实践体验馆均为率先创新,并得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窦树华等各级领导的肯定。依托湿地这个最大的资源,下渚湖也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努力探索,目前已进行湿地固碳的方法学研究,下一步将把下渚湖建设成为首个湿地碳汇类先行试点基地。

四是生态文明持续弘扬。德清下渚湖,山水风光无限,人文历史悠远,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防风文化的故里,每年农历8月25,为纪念治水英雄防风氏,各地群众络绎来到下渚湖,参加以治水为主题的防风文化节,远古治水的传说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9月,国家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体育总会在中国(下渚湖)湿地开展生存越野挑战赛。鱼汤饭,是下渚湖渔民们在冬季赶鱼、捕鱼之后,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劳动的一个习俗。挑战基尼斯——规模最大的鱼汤饭品尝活动,以3187人同品鱼汤饭的记录在下渚湖挑战成功。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2019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70个乡村庆丰收活动之一,“田园德清·博览中国”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暨首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在德清下渚湖开幕,下渚湖的生态文明已经在更多层面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影响。

治理前——山地皇

治理后——山地皇(105户农户整体拆迁)

入湖支流南塘港治理前

入湖支流南塘港治理后

入湖支流东港治理前

入湖支流东港治理后

周家池塘治理前

周家池塘治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