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

2022-04-01

来源:生态环境部

[打印]

密云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建成于1960年9月,总库容为43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为35.793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建成后,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水库功能的转变,自80年代开始,密云水库主要功能转变为防洪和供北京城市用水,从此拉开了密云水库水源保护的序幕。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中指出:“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

一、基本情况

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最大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自1960年竣工至今,这盆安澜之水、生命之水、洁净之水、生态之水、民生之水,持续滋润京城六十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如尾矿库、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等问题,为密云水库水环境安全带来风险,影响首都饮水安全,甚至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

多年来,基于密云水库的特殊地位,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密云水库及其上游流域的保护工作,一直把保护好这盆生命之水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光荣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强化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实现了密云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饮用水Ⅱ类标准。密云水库蓄水量由原来的不足9亿立方米,到目前蓄水量超过35亿立方米,增大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二、创新机制体制,构建保水新格局

(一)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委、首都水源保护监督工作组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市委书记挂帅的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密云区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委及水小组;密云区纪委区监委成立首都水源保护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尤其是水源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建立“派出监察专员”“对接联系机制”“工作例会制度”“协同监督机制”“线索排查机制”“严查快处机制”六项工作机制;围绕政策落实开展政治监督、围绕权责清单开展日常监督、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以政治监督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二)创新保水执法机制

2018年4月,市政府批准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作为区委区政府正处级行政执法单位,将区生态环境局、农业局、城管局等部门执法人员集中统筹,对涉及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的131项涉水执法权,统一授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性执法,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三)健全保水组织体系

建立区镇村三级保水体系,加强保水工作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各层级保水责任。区级建立保水委员会,统筹全区水源保护工作,实现高位统筹、高位指挥;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作为保水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镇级由党委书记挂帅,整合“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人员及公安、城管等部门组建保水大队,实现水源保护工作党政同责;村级按照管护责任划分,组建保水网格员队伍,主要负责巡查、管护工作。形成了责任清晰、层级负责、覆盖全域、重点突出的大保水格局。

三、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清洁库区环境

(一)实施退耕禁种工程

大力推进水库155米高程退耕禁种。为确保首都饮用水绝对安全,密云区长期坚持生态引领,实施退耕禁种工程,顺利退出库区155米高程以下10.4万亩土地耕种。

(二)实施养殖退养工程

不断加强畜禽水产养殖管理,2014年以来,密云区共清退畜禽规模养殖场412个,散养户3122户,累计清退畜禽165万头、只,拆除养殖圈舍190万平方米。开展密云水库上游主要河道两侧生产型水产养殖场(户)专项治理工作。涉及的72家水产养殖场(户)、623.23亩鱼池、1.9万平米房屋全部拆除。

(三)实施库中岛修复工程

按照“先全岛、再半岛,先集体、再个人”的工作方式,明确了林木、基础设施、畜禽等退出补助标准,根据各镇、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补助额度。目前,92个全岛已全部确权,面积8882.46亩。库中岛承包户133户,签订合同解除及自拆协议121户。库中岛内有房屋等基础设施承包人51户,将多年来库区内形成的承包户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全部拆除完毕。

(四)实施矿山退出工程

为了达到消除危险源、恢复生态环境的标准,密云水库上游3家、下游2家矿山企业以及水库周边110家企业全部关停。在矿山企业关停退出后,开展尾矿库、塌陷区、露天采场和排土场等大量危险源后续恢复治理工作,昔日的废弃矿山逐渐变为“山花浪漫、绿草茵茵”的生态景区,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实施涵养林建设工程

不断提高密云区水源涵养能力,通过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斑秃绿地修复、加快库滨带水源保护造林等工程,密云水库库滨带乔灌草结合的绿化造林工程,“五河十路”彩色树种造林养护管护、生态公益林补偿有效落实,密云水库库区内建有8.5万公顷水源涵养林,林木覆盖率达90%。

(六)实施生物防治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手段,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密云区将赤眼蜂繁殖释放作为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应用的赤眼蜂种、防治对象和防治面积在不断增加,繁殖释放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累计繁育赤眼蜂等天敌产品4707亿头,累计推广3251万亩次。

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水质安全

(一)坚持精细化管理织密织牢水库守护网

1.将网格化管理与河长制相结合,消除监管盲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将一级区273平方公里划分为160个保水网格,组建2150人的保水网格员队伍,各支流配备相应“河长”,明确属地、部门和网格员、“河长”具体职责,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网格化管理,实现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主要河道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管护。

2.建设环库围网,实行封闭式管理。沿密云水库155米高程线建设305公里围网,安装700多个界桩,实现了库区全封闭管理,禁止一切与“保水”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彻底解决了游人入库观光游玩、商禽入库觅食等污染水源、破坏环境的问题。在封禁的基础上,实施库滨带建设,构建乔木、灌木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带,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切实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3.打造智能监控系统,织密库区监控网。强化科技保水,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布设充分利用394个监控点位,1个指挥中心和8个分控中心,在水库综合执法大队设立指挥中心,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进行24小时全覆盖监控,实现智能识别、库区防火、广播、警告、劝离、违法取证等功能,提升水库管护信息化水平。同时配合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快速准确的定位违法行为发生地,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及时取证,水陆空全方位立体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织密织牢库区监控网。

(二)严格实施跨界断面考核补偿办法

密云区印发实施全市最严格的跨界断面考核办法,以河流流经属地出、入境考核指标监测结果变化幅度作为考核依据,在河流水质类别达标,甚至个别河流水质达到Ⅰ类的情况下,监测结果超出变化幅度的属地也需交纳补偿金。最严跨界断面考核补偿办法实施以来,密云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镇街(地区)、园区采取了有效生态保护措施,建立河道周边风险源台账并及时动态更新,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组建巡查队伍加强河道巡查,对污染水源行为及时整治。

(三)强化科技保水提升工作效能

1.健全流域环境监测体系,提升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在密云水库入河口、重点河道交汇口高密度搭建水环境监测网络,为密云水库水质精细化智能监管的大数据分析、决策、管理、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深化水环境治理,整治入河排口。开展“密云区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及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按照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将辖区入河排口数据接入北京市入河排口管理平台,动态更新入河排口数据及工作进展。

五、深化流域联动协作,提升治理水平

(一)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实施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北京市政府根据来水水质、水量状况,对河北省进行经济补偿,补偿资金主要支持上游河北省张承地区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工作。补偿协议实施以来,入库主要支流潮河、白河及清水河入境断面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总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河道生态流量稳定,三年累计入境水量达9.45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密云水库水质安全。

(二)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取得新突破

密云水库由两大支流汇集而成:一条是起源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的潮河,经滦平县、密云区高岭镇汇入密云水库;另一条是起源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的白河,经赤城县、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石城镇汇入密云水库。

为保证密云水库水质长期稳定达标,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密云区和怀柔区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合作机制初步建立。2020年将白河流域的延庆区和张家口市纳入流域管控小组中来,将“三地”拓展成“五地”,为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五地政府签署了《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协同合作。根据协议,“两市三区”建立了跨界水体联合监测机制、水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工作会商交流机制和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等八个方面深化协作,互补优势,互利共赢,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召开“两市三区五县”工作交流会。2021年9月1日下午,密云区组织召开密云水库流域“两市三区五县”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交流会,五地政府主要领导联合签发《密云水库流域“两市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协同发展工作要点》,推动密云水库流域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

2.开展“两市三区”联动执法。为确保入库河流水质安全,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合联动工作,五地生态环境部门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多次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利用无人机加大巡查检查范围,提高执法精准度,共同打击潮河、白河流域环境违法行为,消除流域污染隐患。

3.开展“两市三区”联合监测。两市三区生态环境部门每季度对7个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开展联合监测。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 规定的24项基本项目和电导率等25个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各条河流水质全部符合相应水质目标要求,各项监测因子与历史监测数据吻合。

4.开展“两市三区”联合应急演练。以桌面推演、实地演练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张家口市尾矿库垮坝、载有苯乙烯的货车发生侧翻、对密云水库造成严重威胁为背景,五地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联合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活动计划周密、组织有序、设置合理、模拟情景紧跟实事前沿,对提升“两市三区”协同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能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稳步推进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2020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北京市、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聚焦“总氮消减”和“生态空间管控”两个重点,推动各项生态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密云区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改善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流域水质达到Ⅰ类,优于其Ⅱ类水质目标要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8项年度控制指标全部完成,总氮浓度进一步削减,生态环境部在对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中高度肯定实施成效。

潮河流域综合规划作为第一个统一的流域规划,增强了京冀共同保护密云水库的政治意识和行动自觉,增强了“十四五”“流域管理、区域落实”的示范效应,促进了承德市和密云区上下游治理水平的提升,流域保护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下一步,将参考潮河流域综合规划经验做法,遵循延续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原则,共同研究制定白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明确工作重点、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机制,有序推进白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示范区。

六、全面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深化生态惠民

(一)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服务岗、公益性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转移就业。对密云水库一、二级保护区现有林地、库区水源地、未利用土地等进行管护,安排13000余人实现“绿岗”就业。优先吸纳密云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劳动力从事公交、环卫、保安等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就业。

(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按照“特色蜜、水库鱼、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产业布局,创建全国首家蜂产业研究院,探索推进“渔民+合作社+公司+龙头企业”的净水渔业发展模式,打造“蜂盛蜜匀”“密云水库鱼”金名片。

密云建立了集蜜蜂种业、养殖、授粉、蜂产品深加工、蜜蜂文化和蜜蜂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蜂产业模式,全区养蜂规模由2004年的662户、蜂群3.2万群,发展到现在的2145户、蜂群12.35万群,蜂群总量占北京市的45.2%,成为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2020年,密云蜂产业产值近1.3亿元,全区362户低收入户实现养蜂脱低、致富,为全国提供了样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古北水镇、云蒙山风景区、日光山谷、归璞南山相继成为京郊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着力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盘活农村老旧工厂、闲置农宅、养殖基地等资源,建成精品乡村酒店35个,精品民宿院落322个;打造精品果园、蔬菜采摘园等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精品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休闲农庄,成为密云休闲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促进政策落实,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困难群众补助等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全面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累计发展蜂农200户,户均养蜂60 群。以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为密云水库一、二级区农民提供更多保障。

七、主要成效及经验

密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水库上游各市区的全力支持下,开拓进取,奋力争先,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密云水库水质安全。密云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平,达到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上游入库河流沿程通过河道自然净化,总氮浓度得到进一步削减。密云水库最大蓄水量为35.793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密云水库重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进一步保障,服务保障首都饮用水安全的职责功能进一步增强。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密云区野生鸟类从早期141种增加到388种,一些野生白天鹅选择在密云定居,密云境内陆续发现了野生娃娃鱼、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清洁、优美、宜居的环境,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保护好密云水库的同时,密云区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密云特色的生态高端产业结构,创新升级“两山”转化模式,产生了智慧农业、蜂盛蜜匀等典型案例,全面深化生态惠民,先后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荣誉称号。促进生态成果得到有效转化,鼓励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支持林果产业、谷子甘薯产业、特色蜂产业、林下经济、水库渔业、通过完善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农旅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密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强化生态保护责任,创新生态保护举措,全面提升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水平,守护好密云水库这个“无价之宝”,为保护首都水源、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矿山关停修复前

矿山关停修复后

畜禽养殖退出前

畜禽养殖退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