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

发表时间:2018-12-02

2018年11月23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部、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共同主办,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学科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会议,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发源地召开的会议,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新组建的科研部、社会和生态文明部主办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福建省委党校校长胡昌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概括的六个字“山、海、亚、侨、特、台”简要介绍了福建的基本情况,指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也是践行这一思想的先行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理念、精神作风的财富,福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本次会议对落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福建要借此机会虚心学习、广泛交流、借鉴经验,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典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他强调,福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把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放在福建召开,就是要回到这一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历史感、现场感中更好领会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更好推动这一思想进党校课堂、进学员头脑、进党校教材,进而把党校(行政学院)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高地和讲习殿堂。他进一步指出,由原中央党校和原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门设置了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都有了相应的教研部门来落实。这次理论研讨会,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首次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同仁面前亮相,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共同努力下,在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文明学科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定能够在党校(行政学院)得到更好的落实!

在专家发言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几种理解方式”。他认为,理解生态文明可以有四个维度:“势”、“道”、“术”、“行”。从“道”的维度来看,有七种理解方式:第一,生态文明是一种政治。生态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第二,生态文明是一种需求方式。人和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可称之为“生态化需要”;第三,生态文明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类需要从马克思提出的“物化生存”提升到一种“美丽生存”;第四,生态文明是一种生产方式。我们需要从唯物史观中的“物质生产”提升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生产,可称之为“生态化生产”;第五,生态文明是一种思维方式。需要从客随主便、主客二分甚至主客对立的思维提升到“主主平等”的思维,人和自然界都是平等的主体;第六,生态文明是一种公正理念。发展当中一定要考虑他人的权利,可称之为“生态公正”;第七,生态文明是一种全球治理。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人类来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可称之为“生态化治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欧阳志云探讨了“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GEP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及其价值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量,一般以一年为核算时间单元。生态资产是为提供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田、城市绿地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为人类福祉贡献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障生态产品的持续供给,要认识生态产品与服务的生态经济价值,建立能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为认识绿水青山/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提供一个技术工具。生态资产与GEP核算可以评估生态保护成效、自然保护成效、生态产品的效益。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介绍了“环保督察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他指出环保督察极其重要,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的一项工作。从河北省试点开始,两年内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3.5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基本达成“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成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全部关停“一刀切”,逐步将环境保护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李会长又阐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与关键点。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七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紧制定作战计划和方案等,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确保七大攻坚战役三年时间明显见效。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林向东介绍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探索与实践”。一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亲自领导、亲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务实举措,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是福建人民的最大福气,是福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优势。二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016年福建省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用制度建设和积极探索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体制机制创新,聚焦群众获得感,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三是“深入探索、善作善成”。从五个方面深化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系统研究,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故事”;深化巩固已有成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研究;深化推动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深化营造崇尚生态文明、合力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陈学明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个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其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价值、“两山论”、生态生产力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地论述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其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思考发展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其四,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打破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其五,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环境公正理论批判和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把环境公平作为公平的核心内容。其六,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为人民谋利益突出地集中于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七,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理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李宏伟教授探讨了“如何更好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与学”。从党校学员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理论误区以及由此引发的困惑。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色发展观,辩证剖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严密法治观对保障当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群众带来更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价值。她认为,在党校系统更好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与学,首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其次应学会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所提供的学术框架解析现实问题,并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路径选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教授张孝德就“文明自觉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几个方面的解读。第一,从增量战略、存量战略以及从“天地人”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最具有原创、统领性、导航未来的战略。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迈向新时代的文明自觉和自信,生态文明是开启新时代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之路,基于文明自觉的文明转型是当代中国面临最大挑战。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条低成本、获得新后发优势的文明之路。基于文明自觉与自信需要突破三大战略与理论问题:一是工业文明时代终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依靠工业文明。二是中国追赶西方式工业化时代已经结束,未完成的工业化内容需要纳入生态文明时代来完成。三是中国需要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

下午举行了三场分论坛。在分论坛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上,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探讨了“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生态产品是依托自然生产力进行生产,既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又不损害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包括生态资源、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三部分。生态产品具有生态属性、稀缺性、公共物品属性、弱可替代性和时空属性。正确认识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内涵,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生态产品价值还面临着一些挑战。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从“工具价值”到“本质价值”的过程,针对生态产品的商品价值与非商品价值的划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与实现路径有所区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走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道路,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范畴可以从所有制、价值取向和享有方式三个方面理解。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政治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立系统而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指向来看是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结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解”。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高咏梅探讨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大众生态环保意识养成的跨国比较”。她在报告中重点从中美对比的角度论证了三个观点:一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将生态环保观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之中。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的参与,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重要。

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丰存斌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与科学体系”。他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三大核心理念: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福祉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五大科学体系:一是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四是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是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原主任、教授董根洪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发展与实践”。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展地和基本成熟期,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本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规律,基本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成功指导了浙江生态文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浙江总体较好践行了两山理念,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自我超越模式、协调发展模式、绿色创新模式。

在分论坛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上,三明学院党委书记兰明尚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主要实践地,可以分为两个“十八年”:1985年-2002年,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亲自对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十八年;2000年-2018年,福建按照总书记亲自定的“生态省”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了十八年。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主要实践创新,体现在顶层战略设计、集体林权改革、水土流失治理三大方面。总书记在闵工作期间生态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让老百姓受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所进行的思考。二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所进行的思考。三是强调机制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所进行的思考。从生态福建到美丽中国的两次战略部署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思想连续性,这充分表明,经过十八年的生态福建之路的探索与实践,在部署生态省建设工作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基本成型。

中国环境报社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赵莹认为“加强党的领导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回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进程加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包括六个方面:必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党;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必须从严考核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既需要雷霆手段,更要久久为功;需要广泛的统一战线,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如何加强党的领导,一是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党校系统的平台至关重要。二是要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三是得网络者得天下,应想尽千方百计保持宣传的热度,结合线下的论坛、讲堂等活动推进。四是吸纳公众参与,汇聚最大的同心圆。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曹顺仙教授探讨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共进”。从历史逻辑来看,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生态平衡”的核心理念以来,一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和谐共生”,历届党代会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理论建构。从发展逻辑来看,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三维化”思维,即“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生态文明体现了狭义与广义的辩证统一,是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辩证统一。从价值逻辑来看,经历了附魅自然、祛魅自然、返魅自然的发展演变。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体现生态价值,也要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强调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生态文明成果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则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不以牺牲同类为发展代价,以不同于西方走向世界的方式,实现民族复兴和新文明的打造。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张四梅介绍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试验区总体要求“三个率先”,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二是注重顶层设计,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四是生态绿心保护,五是流域综合治理。

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广义介绍了“坚实走出具有广西特点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广西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扶贫(脱贫),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林下经济,重视生态移民;二是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做精绿色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大绿色服务业、加快发展绿色养老产业;三是加快提升城市绿色及智慧品质,实施绿色文化景观空间创建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加大绿色社区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绿色宜居幸福乡村建设,实施“绿水青山”治理计划,实践《“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推动乡村建筑绿色化;五是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体制,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六是积极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健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湖州市委党校(湖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宏伟交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实践”。湖州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绿色发展的先行地。湖州的探索实践与初步成效,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源泉,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科学性和指导性的实践佐证。他还梳理了可供学习研究的典型模式,总结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十个模式:黄杜模式、余村模式、水口模式、鲁家模式、高庄模式、向阳模式、东衡模式、荻港模式、沈家墩模式。

在分论坛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在论坛发言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认为应强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的研究,探讨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演进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新中国以来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理论成果。二是逐渐形成过程,除了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之江新语》和《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最为系统地记录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和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三是理论维度,要深入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当代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四是制度维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部复杂结构仍需要做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五是战略维度,可归纳为六大推进战略: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导向、绿色发展主导、促进国际合作。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华杰梳理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构架及其过渡”。他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未来的绿色社会愿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能建立在抽象的价值正确性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上。要构建一个体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群”,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还包括自然资源公共所有和权益普惠的基本经济制度。任何利用资本的阶段性手段都要受制于这一根本制度,特别是要警惕资本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绿色转型大趋势的掣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叶有华介绍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他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指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统计报表,它反映被评估区域或部门在某时点间所占有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自然资源资产状况,以及某时点被评估区域所应承担的自然资源负债状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包括存量表、质量表、流向表、价值表和负债表。存量表和质量表在于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反映出自然资源的存量和质量,通过这两张表作用于价值表,可评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量以及在作用于管理方面的流向表,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流向;负债表则突出管理责任,是否存在负债。叶教授用这种方法对福建连江县做了示范,并首次定量评估连江县自然资源资产状况,使连江县的自然资源资产贴上了价格标签。

新疆区委党校(新疆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讲师张新华介绍了“新疆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探索”。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包括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国有林场农牧渔场改革、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文明一张图数据库、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这些改革使得新疆绿色经济更强,环境更清洁,人民更幸福。她建议国家地新疆节能双控指标考核延续实施差别化政策,加大对新疆的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力度与协调性。

宁波市委党校(宁波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任春晓介绍了“宁波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的特点和亮点”。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具体地区开始推进,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是指特定地方政府为合理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约定的制度体系。宁波地方性生态文明制度在空间转换中敢于创新,在基本稳定中废旧立新,在普遍使用中突出特色,在统筹兼顾中把握重点。

沈阳市委党校(沈阳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宋琳琳交流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沈阳市生态农村改革案例”。她介绍了沈阳市八家子村的改革情况,从之前的脏乱差变成像城市一样干净的“花园村”。她认为这种改变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通过科学规划、发动全民参与,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袁吉富、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裴泽庆、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宦洁分别对三个分论坛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大会交流总结环节,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林红、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王联辉、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袁惠民代表三个分论坛进行了系统汇报和分享。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龚维斌从回顾与展望两方面进行了大会总结。从回顾来看,他认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大家收获满满的主要原因是“六个好”:主题好、地点好、嘉宾好、交流好、组织好、会风好。会议在六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文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对我国改善民生、造福人民有重要意义,也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发展;四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完整的思想体系;五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地方实践推动;六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国党校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也必须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前列。从展望来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是在两校合并、编制减少的前提下成立的新部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以“四圈理论”推动生态文明研究工作,一圈是整合内部力量,二圈是组织系统力量,三圈整合社会力量,四圈是加强国际合作。未来可以通过组织开会、委托办班、课题研究、开发案例、合作编书、编写教材等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学科建设,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