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明确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发表时间:2018-01-18 来源:发改委网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7日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规划》范围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

《规划》遵循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理念,以一级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管控目标,以二级功能分区落实管控措施。一级功能分区将整个国家公园园区划分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在一级功能分区基础上细化到重要自然资源,在专项规划中开展二级功能分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控和保育措施。

《规划》提出,以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实施三江源二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还提出创新生态保护工程,包括精准休牧、优化围栏工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等。

《规划》明确体制机制创新,为解决“九龙治水”和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弊端,克服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到位、政出多门和管理缺位、不到位的问题,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三江源要建立“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权责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监管权分离、地方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良性互动的新型保护地管理体制。

《规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注重人的发展”,国家公园建设既要使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又要满足展示游牧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需要,始终重视人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包括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牧民转产定居、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特许经营等改善民生,确保到2020年牧民全面脱贫。

《规划》明确,近期目标是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制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和科研体系。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园区范围和功能优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规划》提出研究建立生态综合补偿制度,整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等渠道资金,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补偿办法。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考核体系,把生态补偿资金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紧密结合起来,让当地农牧民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获得应有的补偿。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既要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其它保护地相关规划等,还要贯彻落实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规划间衔接不充分,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各类规划的功能区划边界和内涵不尽相同,保护目标、管控措施等因其规划性质、行业管理等原因有所侧重,在实际执行中头绪繁多,统筹难度大。

附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