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丹江口实践

发表时间:2020-04-14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作者:李翔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与丹水交汇之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控制性工程所在地,也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市。全市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总人口 46 万,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后移民 26 万人。近年来,丹江口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担当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坚定绿色理念,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探索具有丹江口特色的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2013 ~ 2018 年 连 续六年被评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8 年获评全国百佳幸福县(市),2019 年 4 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同年 6 月被列入湖北省 21 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

 

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聚焦聚力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十堰建设“现代新车城 绿色生态市”工作安排,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明确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奋斗目标,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全过程,使绿色成为最美的底色。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 类以上, 2015 年荣获首届“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5 年来,已累计调水 260 多亿立方米,为北方受水城市持续送去好水。

 

强力推进全域生态建设

一是加快生态修复。全力推进“绿满丹江口”行动,植树造林 5.8 万亩,封山育林 2.3 万亩, “精准灭荒”9.3 万亩,建设库周生态隔离带 10 万余亩,生态修复治理裸露山体 4000 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34.2% 提高到 56.7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26万立方米。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清水行动”,实施官山河、浪河、安乐河、大柏河、沙沟河生态治理,流域面积 5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全面完成 12.1 万只网箱清理任务。建成 14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并完成一级 A 提标改造,建成 7 个垃圾填埋场,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投入 2 亿多元,实现了 194 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建成 40 个微型监测站,实现了城乡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

三是严格环保准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占总面积的 59.4%),对丹江口库区临水一公里范围内实行永久性保护,禁批禁建一切项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先后关闭化工、电石、钢铁、电解铝等污染大、能耗高企业 100 多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市范围内新上项目论证时,充分听取环保部门和生态领域专家意见,严把产业准入关,因地制宜约束和引导产业发展,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坚决克服短视行为,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120 多个。

通过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12 个,生态村 64 个,荣获“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夯实了绿色发展的环境基础。

 

着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是“点水成金”,推动绿色工业“强筋”。依托“中国水都·亚洲天池”的水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水资源利用及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著名企业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建成 3 家工厂,带动本地就业上千人,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350 万吨饮料及天然水的生产能力,使丹江口成为农夫山泉最具发展潜力和全国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基地之一。此外,共同生物、宏迈高科、湖北一专、圣伟屹智能制造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地。初步培育了以汽车及装备制造、水资源利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的,符合水源地要求的产业体系。同时,利用“互联网+工业化”方式,对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其中汽车传动轴生产能力位列全国第二。深化产学研合作,先后成立 7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氮氧传感器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高精度、高灵敏度车用氮氧传感器的本土化企业,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

二是“化绿成银”,推动特色农业“壮骨”。坚持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重点抓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建设“百里生态农业走廊”。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 30 万亩武当蜜桔、10 万亩清香核桃、6 万亩武当道茶,引进了水晶石榴、猕猴桃、车厘子、火龙果、蓝莓等名优特小杂果,建设小杂果基地近 5 万亩,基本形成了“山上经济林、库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桔” 的产业格局。唱响以“源头”“丹江”“武当”“水都”为核心的特色品牌20余个,认证“三品一标” 农产品 33 个。拥有丹江口翘嘴鲌、鳡鱼、鳙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8 个。武当蜜桔被授予“中华名果” 称号,年综合产值达 6 亿元,带动近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茶、青砖茶、乌龙茶等武当道茶系列产品。

三是“山水成景”,推动全域旅游“活血”。依托特有的山水资源,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从城区直达武当山景区的一级公路,汉十高铁丹江口站和武当山西站即将完工通车,十淅高速全面开工,对外通道实现一级路贯通,与国省高速路网快速联接。以“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环库生态景观公路为纽带,建设全域绿道系统,打造环库生态旅游风景道。大力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先后建成了沧浪洲生态湿地公园、樱花林、南水北调砂石遗址体育公园等 10 处生态修复工程,建成 5 公里的“一江两岸”景观带。以农旅融合为方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武当花谷、双龙紫云、三官殿“农耕渔耕” 体验园、习家店农博园、关门岩最美渔村、二道河渔家灯火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发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生态家园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 1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个,全市 A 级以上景区达 13 家。

 

(李翔,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原标题《突出生态优先 加快绿色发展》,内容本刊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