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美百姓乐—遵义市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14-12-17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凤冈县琊川镇茅台村“荷塘农家”生态美产业强
生态美,茶叶香,凤冈农民心里畅.

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如诗如画的陈氏茶庄
  11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湄潭抄乐镇,青山碧水之间,一栋栋民居宅院依山而建,傍水而修。青色的瓦片、白色的灰墙,雕花的窗户,与田园风光相映,犹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青山映绿水,天上白鹭飞;茶林翻碧浪,水中鱼徘徊。”——在黔北大地遵义市域内,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一年来,遵义市坚守生态底线,强化红线意识,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制定相关文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蓝本”。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说:“我们坚持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创模’为引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年来,遵义市以“建设全景遵义,发展全域旅游”和打造遵义旅游发展升级版的理念,推进文化旅游景区精品工程建设。新增4A级旅游景区3个,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智慧旅游建设取得突破。预计全年可接待游客5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
  初冬时节,寒风料峭。
  记者驱车驶入新蒲新区,道路循环交织,大大小小的城市干道干净整洁,每条路的两旁,葱绿的行道树、明亮的路灯、多彩的广告牌,映衬着高楼大厦,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新区,数不清的脚手架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规划建设中的110平方公里的礼仪、新蒲、空港三大新城和贵州新蒲经开区4大主战场,绿阴平畴间俨然一个个火热的大工地。
  没有黄泥遍地,没有污水横流,没有灰尘扑面,一个个封闭施工的文明工地贴着绿色的环保标语,一个个正在兴起的高品位楼盘洋溢着华丽的浓郁气息,一条条雏形呈现的亮丽街道畅达快捷。记者悄然发现,一边坚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千方百计跟进城市管理,一边坚持大搞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靓丽环境美,遵义新蒲新区让人高看一眼。
  “新蒲新区坚持以‘创模’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遵义市的一个缩影。”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代琼说,回顾这一年来全市“创模”工作取得的成效,从各个方面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了“遵义印象”,展示了“遵义形象”。
  “创模”为抓手治理抓源头
  今年以来,遵义市家喻户晓的词语是“创模”,全市上下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是“创模”。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和我的姐妹们就没有睡过安稳觉。”新蒲新区管理这一群城市美容师的当家人之一,今年正式履职的副科级干部袁芬说,她负责第4片区,这个片区工地多,涉及在建的中建幸福城、实地蔷薇、希尔顿大酒店等多个重大工程,弃场垃圾量大,工地路口污染源多,施工车辆出入频繁,人员多而杂。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不简单,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敬业精神,检验着每一位环卫工。
  在遵义新蒲新区,633名城市环卫工人“净化”面达270万平方米,他们使这座新城变得更新更美。
  “净化”只不过是遵义中心城区“四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工程中的一个部分。为加快推进“创模”工作,遵义市“四化”工程共计安排23个大项目54个子项目,计划两年时间总投资24.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16亿元。
  “四化”工程是“创模”工作的基础之一。遵义市环保局局长廖海泉说:“今年是遵义创模决战决胜之年,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市委一名副书记、市人大一名副主任以及各相关副市长到一线坐镇指挥,市创模指挥部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周一督查,确保各项目工程按进度推进。”
  据介绍,遵义市计划实施“创模”工程共39项,计划总投资16.86亿元,到11月中旬已完成投资近12亿元,已完工项目21个。
  遵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田茂松说,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中,遵义市把创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大力实施“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城乡清洁”工程,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加快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进程,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今年9月,遵义市创建工作得到国家环保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技术评估,“创模”攻坚取得重大突破,为即将到来的“创模”验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确保“创模”成效,遵义市坚持把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该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重大部署,坚决杜绝新增污染项目,下决心搬迁城区污染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来源——
  这一年,遵义市认真落实“六个一律”和“利剑”执法等专项行动,狠抓城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对重点排污口实行实时监测和驻点监察制度;
  这一年,遵义市大力推进工业废渣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物体废物综合利用、制定实施《百里湘江水清岸绿保护规划》,湘江河水质保持较好;
  这一年,遵义市抓好机动车尾气检测、清洁能源改造、煤改气、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工作,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这一年,遵义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化解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
  ……
  高耗能,转!
  新技术,上!
  高污染,转!
  新产业,上!
  这是遵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出的强音。
  坚守两条底线做足生态文章
  “杨柳湾街区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后的杨柳湾街,将集旅游、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让前来旅游的客人感受不一样的茅台。”站在四渡赤水纪念塔前,顺着茅台镇挂职副镇长赵儒亮手指的方向看去,古色古香的杨柳湾街,与一旁的国酒文化城交相辉映。
  如何把茅台镇打造成“‘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仁怀市在定位、定性、定量、定界‘四定’原则指导下,遵循“国酒之心,神秘茅台”的城镇定位,突出绿色低碳主题和国酒文化,结合红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名酒城。截至10月底,仁怀市牵头已经完成银滩桥、杨柳湾街区房屋风貌改造提升、茅台镇入口景观等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
  突出绿色低碳主题;
  突出自然山水特色;
  突出国酒文化;
  突出红色文化——
  仁怀市茅台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理念,是遵义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个案之一。
  遵义市林业局局长任云忠感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遵义,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
  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遵义市扎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从总体上建构起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建立起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加强对地质灾害、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48万亩,部署实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53.9%;
  ——安排部署一批湿地建设,国家林业局对该市5个湿地进行了评估,给予了充分肯定;
  ——突出示范带动,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洛安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赤水、湄潭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县)”成效显著,赤水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县(市)。
  “习水县在做足生态文章,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中,充分利用生态气候比较优势和紧靠重庆泸州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产业,依靠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习水县县委书记周舟这样说。
  一方面,习水县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出实招守底线:率先启动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2015年将全部建成投用;每个煤矿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5.5万立方米;启动了日处理200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启动实施了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工程。
  另一方面,习水县在依托生态资源推动发展上出实招守底线:着力打造“凉快习水”、“品古镇文化,听土城故事”、“游遍贵州、住在习水”三大品牌,局部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被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重点打造,被重庆市认定为10个度假旅游首选地之一。截至目前,已有30个亿元度假项目落户,实现税收收入1.5亿元。全县宾馆酒店由2012年的188家增加至目前232家,酒店入住率达65%以上。
  “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动摇,遵义市的发展重新回到全省第一方阵,实事求是,来之不易。”遵义市政协主席陈凌华说,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遵义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条贫困落后地区依托良好生态优势促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路子,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培育了示范。
  发力四在农家升级美丽乡村
  富在农家。
  学在农家。
  乐在农家。
  美在农家。
  10年前,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的“四在农家”,如今已在贵州省遍地开花。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工程更是如火如荼。行走在黔北遵义市域高速公路上,四季有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绿树入眼帘,鲜花沁心脾。
  时间回放到2014年8月27日中午15时,绥阳县溪源村烈日似火。在“五朵金花”薰衣草为主的“花海”盛放的田间便道,游人们放下遮阳伞和遮阳帽,穿梭其间争抢拍照和赏花。
  “景点卖洋芋粑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钱。”摆小摊的村民乐不可支。
  “生态好,景色美。之前的设施跟不上,以至于前来的游客太多我们对外根本不敢宣传。这里是游客倒逼我们加快栈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一脸自豪。
  绥阳县“五朵金花”是遵义市今年打造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工程之一。这里的景观不仅吸引了大量客人,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开办了农家乐30多家、小卖摊点100多个,安置了公益岗位32人。
  11月26日,记者从遵义市委常委会上获悉:到10月底,遵义市域的崇遵高速、杭瑞高速、遵赤高速、遵绥高速、机场快速通道、绕城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沿线林业绿化项目完成投资2.7亿多元;由全市15个县(市、区)分别实施的33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工程完成投资19亿多元;基础设施六项计划行动总计完成投资48亿多元。
  抓产业,抓特色,抓主体,抓投入,抓标准,抓机制。“六抓”是遵义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工程的做法和“遵义经验”。
  遵义市以“美”字优先,以“全景域、大景观”为理念,充分发挥各地农业产业、自然景观、气候条件、红色文化、集镇建设等优势,推进特色版村庄建设,形成了红色旅游型、避暑旅游型、乡村休闲型、特色集镇型、农业产业型、农民新村型的遵义“六型”特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
  山川秀美百姓富
  “今年以来,湄潭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两环三线十二点’黔北民居建设有序推进,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湄潭县还积极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善,预计今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亿元;完成供电设施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完成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84亿元。目前已规划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195个,新(改)建黔北民居4万多户,该县被列入省级“小康寨”整县推进试点县并全面推开建设。
  近几年来,风景如画的凤冈田坝国家AAA级景区每年要接待六、七万游客,年旅游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仅去年国庆几天,就给我带来了近20万元的旅游综合收入。”在仙人岭上开有仿古茶庄的老茶农孙德礼乐呵呵地说,目前,田坝拥有陈氏茶庄、仙人岭茶庄等近40家生态茶庄,这些茶庄各具特色,大大“给力”茶叶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日趋优良、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正在遵义变成现实。
  秀美的遵义,一路奋进,一路执著,一路逐梦。
    生态梦想点燃遵义希望,生态梦想成就遵义未来,生态梦想激发着800万遵义人民,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