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专著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发表时间:2014-10-24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作者:薛瑶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实践卷)专著自今年4月出版发行以来,在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高校和研究单位、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线工作者以及社会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们认为,该专著是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基本问题,总结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著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本专著作者层次高、造诣深、范围广,可谓阵容强大。一些领导和专家、学者还撰写书评在媒体上发表,从不同角度对专著内容和特点作了介绍和评价。现将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理事长张景安以及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中心原主任黎祖交教授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和《中国环境报》上发表的书评辑要登出,以飨读者。



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诠释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军  日期:2014年7月10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组织编写了《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具有几个特点。
    深层次解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分为理论卷和实践卷。理论卷共7篇,从生态文明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入手,分专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要求进行阐述,对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行阐释,涵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进行研究和解读,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体系及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展望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实践卷共5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类型和行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成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诠释,既有对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海洋、能源以及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系统研究,也有对多个省、市、县(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建和示范工作的全面总结。此外,梳理和阐释了国外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多视角汇集新思考新观点。该书对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汇集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思考和最新观点。比如,牢固树立和把握“空间均衡、生态产品、承载能力、主体功能、空间结构、开发强度”理念和原则;建立“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绿色结构,揭示“发展、协调、持续”多维系统的运行本质,反映“动力、质量、公平”三大元素的有机统一。又如,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理念,纠正“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环保主义”两种偏向,坚持“三生共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理念,摒弃拼资源、掠夺式、“以速度论英雄”的非理性发展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再生理念,批驳不符合实际的“资源无限论”,坚持环境友好理念,抛弃把环保和发展对立起来的“环保包袱论”。再如,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同等重要;应完善资源、生态和环境相关法律规定,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社会法等相关法律;完善干部管理和考核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干部考评体系和绿色行政体制,完善科学决策制度、强化法治管理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将生态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推进我国企业向生态企业转变;等等。
    全方位剖析典型案例。该书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众多精彩案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中,总结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海洋生态文明、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再生资源产业、生态园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历程。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解读了江苏省、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以及苏州市、杭州市、武汉市、贵阳市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在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中,重点总结了煤炭和酿酒行业的成就,并对3家在环境保护上作出贡献的企业进行了介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细胞工程上,总结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经验、绿色大学的创建之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乐和家园的成功做法等。这些典型案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参考。
    相信《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的出版和发行,会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


一部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读本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景安  日期:2014年6月13日
    近日,陈宗兴主编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实践卷)由学习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基本问题,总结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著作。
    全书共100多万字,作者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120余位权威学者和资深专家组成,其中不乏享誉中外的院士和政府部门高层官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九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为该书作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撰写前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等20余位省部级领导同志撰写署名文章。
    据学习出版社介绍,在相关领域出版物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之丰富、作者阵容之强大,均为近年来所罕见。全书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于全国各地梳理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和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创建实践成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不失为一部兼具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生态文明读本。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从生态文明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入手,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要求进行分专题阐述;从第三篇开始,分四篇对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及如何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内容设专题进行阐释;第七篇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进行研究,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体系以及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全景展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卷对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历程进行客观回顾与全面总结,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撰写绪论。第一篇从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海洋、能源等领域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研究;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再生资源产业以及生态园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题阐述。第二篇和第三篇结合不同地域模式和经济发展状况,着重介绍部分省、市(县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建和示范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第四、五篇对行业和社会细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案例探讨。第六篇对国外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启示借鉴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为本专著撰写了跋,他结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工作实际,颇具创新性地探讨了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扎实开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凸显了我国在今后发展中尤为需要探索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协调发展模式。在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度推进的新形势下,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潮。《生态文明建设》专著的出版发行可谓正当其时,将对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生态文明创建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黎祖交  日期:2014年10月16日
    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主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组织编写,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实践卷)前不久正式与读者见面。认真读过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得的好书。
    这部专著具有很强的适时性和适用性,是一本能够很好地满足全社会广泛需求的应时之作。当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点和亮点,也是近期社会各界关注和学习的重点。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实践卷)的出版,正是及时满足了社会各界对于生态文明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它不但对于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定大有裨益,有利于人们实现从人与自然对立的工业文明思维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转变,还有利于部分政府官员实现从唯GDP政绩观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观的转变,非常符合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需要。
    从内容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也颇具高度、广度和深度。在高度上,这本书紧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各地方、各领域、各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布局展开论述,既有全局的、政治的和战略的高度,又有思想的、理论的和政策的高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从不同角度解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辅助读物。
    在广度上,本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战略任务和基本要求、宏观战略和目标愿景,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又在实践层面上涵盖了对农业、林业、海洋、水、大气等不同对象和要素的探讨;还有对省、市、县(区)等不同区域和对行业、企业、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经验总结,更有对国际经验的分析借鉴。因而从总体上较好地体现出理论探讨、实践总结和经验借鉴的全面性的特点。
    在深度上,《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简单引述,也不是对已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论著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作者的深入探讨和独到见解,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思考,也有中观层面的制度创新,还有微观层面的案例剖析,从而较好地体现了相关内容的新颖性、相关观点的深刻性和相关知识的可读性。
    本专著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作序;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任主编并撰写前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等20多位省部级领导同志亲自撰写署名文章;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王如松、段宁,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更是各抒己见,奉献精品力作,作者阵容可谓强大。
    正是由于他们的热情参与,大大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角度和范围,增强了这部专著的全面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学术性,也提高了其权威性和指导性。
(作者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教授)